山居詩二十四首

翠竇煙巖畫不成,桂華瀑沫雜芳馨。 撥霞掃雪和雲母,掘石移鬆得茯苓。 好鳥傍花窺玉磬,嫩苔和水沒金瓶。 從他人說從他笑,地覆天翻也只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翠竇(dòu):翠綠色的山穴。竇,孔、洞。
  • 桂華:桂花。
  • 芳馨(xīn):芳香。
  • 雲母:一種礦物質。
  • 茯苓(fú líng):一種菌類植物,可入藥。
  • 玉磬(qìng):古代打擊樂器,用石或玉製成。

翻譯

那翠綠的山穴與如煙的石巖,美到難以用畫筆描繪;桂花的香氣,瀑布飛濺的水沫,交織成一片芬芳。撥開雲霞,清掃積雪,和着雲母一同收集;挖掘山石,移種松樹,從中尋得了茯苓。美麗的鳥兒依傍着花朵,悄悄窺視着玉磬;鮮嫩的苔蘚連着水,漸漸淹沒了金瓶。不管他人怎麼說,怎麼笑,哪怕天翻地覆,我內心依然寧靜坦然。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山居生活的美妙與寧靜。詩開篇就以「翠竇煙巖畫不成」極力渲染山居環境的絕美,那是一種難以用筆墨形容的自然之態。「桂華瀑沫雜芳馨」從嗅覺角度,讓桂花與瀑布水沫的香氣相互交融,給人帶來一種馥郁沉醉之感。中間兩聯詳細描寫了山居生活的日常活動,如收集雲母、挖掘茯苓等,充滿了野趣與古樸。同時「好鳥傍花窺玉磬,嫩苔和水沒金瓶」兩個畫面十分靈動,一動一靜,展現出山居生活充滿生機又清幽寧靜的一面。而尾聯「從他人說從他笑,地覆天翻也只寧」則直抒胸臆,表達出詩人不爲外界所擾,堅守內心寧靜的超然心態。整首詩情景交融,將山居的美景與詩人淡泊寧靜的心境完美融合,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啓迪 。

貫休

貫休

五代時僧。婺州蘭溪人,俗姓姜,字德隱,號禪月大師。七歲投本縣和安寺出家。苦節峻行,傳《法華經》、《起信論》,精其奧義。錢鏐重之。後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書,時人比之閻立本、懷素。善繪水墨羅漢,筆法堅勁誇張,世稱“梵相”。有詩名。嘗有詩云:“一瓶一鉢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人呼得得來和尚。有《禪月集》。 ► 7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