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李憑彈箜篌二首

聽奏繁弦玉殿清,風傳曲度禁林明。 君王聽樂梨園煖,翻到雲門第幾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箜篌(kōng hóu):古代一種絃樂器,形狀像豎琴。
  • 繁弦:指箜篌上衆多的弦,這裏形容音樂複雜多變。
  • 玉殿:指皇宮中的殿堂,象徵高貴和莊嚴。
  • 禁林:皇宮中的園林,這裏指皇宮。
  • 梨園:唐代皇家音樂機構,也泛指皇家戲班或音樂團體。
  • (nuǎn):同「暖」,這裏形容梨園氣氛熱烈。
  • 雲門:古代樂曲名,這裏指箜篌演奏的曲目。

翻譯

在玉殿中聆聽那繁複的箜篌絃音,清雅而悠揚, 風傳來的曲調在禁林中迴盪,顯得格外明亮。 君王在梨園中欣賞音樂,氣氛溫暖而熱烈, 箜篌的旋律翻到了雲門這一曲,不知是第幾聲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在皇宮中聆聽箜篌演奏的場景,通過「繁弦」、「玉殿」、「禁林」等詞語,營造出一種高貴而神祕的氛圍。詩中「梨園煖」和「雲門」的提及,不僅展現了皇家音樂的繁榮,也體現了君王對音樂的熱愛和享受。整體上,詩歌通過對音樂的描寫,傳達了一種寧靜而莊重的宮廷文化氛圍。

楊巨源

唐代詩人。字景山,後改名巨濟。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爲張弘靖從事,由祕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出爲鳳翔少尹,復召授國子司業。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政請以爲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關於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韓愈《送楊少尹序》作於長慶四年(824),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語。由此推斷,楊當生於755年,卒年不詳。另外同名的還有宋代抗金名將。 ► 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