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蜀後記途中經歷

· 雍陶
劍峯重疊雪雲漫,憶昨來時處處難。 大散嶺頭春足雨,褒斜谷裏夏猶寒。 蜀門去國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盤。 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劍峯:指劍門山,在今四川省劍閣縣北。
  • 重疊:層層疊疊。
  • 雪雲漫:雲霧繚繞,如同漫天的雪。
  • 大散嶺:在今陝西省寶雞市西南,是秦嶺的一部分。
  • 褒斜谷:位於陝西省漢中市,是秦嶺山脈中的一個峽谷。
  • 蜀門:指四川的門戶,即劍門關。
  • 去國:離開國都,這裏指離開長安。
  • 巴路:指通往巴蜀的道路。
  • 八十盤:形容山路曲折,盤旋而上。
  • 燒酒:一種用高粱等穀物釀製的白酒。

翻譯

劍門山的山峯層層疊疊,雲霧繚繞如同漫天的雪,回憶起昨天來時的路途,處處都是艱難。大散嶺上春天的雨水充足,褒斜谷裏即使在夏天也依然寒冷。從蜀門關離開國都長安有三千里之遙,通往巴蜀的道路需要攀登八十盤曲折的山路。自從到了成都,品嚐到了燒酒的美味,就不再想再次進入長安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雍陶從長安到蜀地的旅途經歷,通過對比不同地點的自然環境和旅途的艱辛,表達了對蜀地生活的滿足和對長安的淡漠。詩中「劍峯重疊雪雲漫」和「大散嶺頭春足雨,褒斜谷裏夏猶寒」生動描繪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觀,而「蜀門去國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盤」則突出了旅途的遙遠和艱難。最後兩句「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則透露出詩人對成都生活的喜愛和對長安的不再留戀,體現了詩人對新生活的滿足和對舊地的釋然。

雍陶

唐成都人,字國鈞。文宗大和進士。歷侍御史、國子《毛詩》博士,出爲簡州刺史。與張籍、王建、賈島、姚合等友善。工詩,多旅遊之作。有集。 ► 1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