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
春潭滉漾接隋宮,宮闕連延潭水東。
蘋苔嫩色涵波綠,桃李新花照底紅。
垂菱布藻如妝鏡,麗日晴天相照映。
素影沈沈對蝶飛,金沙礫礫窺魚泳。
佳人祓禊賞韶年,傾國傾城並可憐。
拾翠總來芳樹下,踏青爭繞綠潭邊。
公子王孫恣遊玩,沙陽水曲情無厭。
禽浮似挹羽觴杯,鱗躍疑投水心劍。
金鞍玉勒騁輕肥,落絮紅塵擁路飛。
綠水殘霞催席散,畫樓初月待人歸。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滉漾(huàng yàng):形容水面廣闊動盪的樣子。
- 連延:接連不斷。
- 蘋苔:泛指水生植物。
- 涵波綠:包容着綠色的水波。
- 祓禊(fú xì):古代民俗於農歷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國魏以後始固定爲三月初三)到水邊嬉戲,以祓除不祥,稱爲祓禊。
- 韶年: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
- 傾國傾城:形容女子容貌極美。
- 可憐:可愛。
- 拾翠:拾取翠鳥的羽毛以爲首飾,後多稱婦女春日嬉遊爲拾翠。
- 沙陽:可能是地名或泛指水邊向陽處。
- 水曲:水流曲折處。
- 挹(yì):舀;酌。這裏是指禽鳥浮游水面如同舀取羽觴中的酒。
- 羽觴(shāng)杯:古代一種酒器。
- 水心劍:傳說中的寶劍名。這裏「鱗躍疑投水心劍」是形容魚躍的靈動如同投下神劍般。
- 金鞍玉勒:飾以金玉的馬鞍和繮繩,代指華麗的馬車。
- 騁輕肥:騎着肥壯的馬盡情奔跑。
- 落絮:飄落的柳絮。
- 紅塵:本意是指繁華的都市。這裏指揚起的塵土。
翻譯
春天的潭水廣闊動盪連接着隋宮,宮闕連綿不斷延伸到潭水的東邊。水生植物嫩綠色的身姿包容着綠色的水波,桃花李花綻放新蕊,映照得潭水底部一片豔紅。垂下的菱角和鋪展的水藻,湖面如同一面妝鏡,明媚的陽光和晴朗的天空相互映照。水中素淨的影子深沉,蝴蝶在水面上飛舞;金黃色的沙礫明晰,能看見魚兒在水中歡快地遊動。美麗的女子們趁着美好春光去水邊祓禊遊玩,一個個體態優美、容貌嬌豔可愛。她們在芬芳的樹下尋覓翠飾,在綠潭邊競相踏青賞景。公子王孫盡情地遊玩嬉戲,在水邊向陽的曲折處興致盎然,樂此不疲。禽鳥浮游水面,好像在舀取羽觴中的美酒;魚兒歡快跳躍,彷彿投下了水心寶劍般靈動。華麗的馬車,肥壯的馬匹盡情馳騁,飄落的柳絮和揚起的塵土在路面上飛揚。綠水之上殘留的晚霞催促着宴飲的人們席散,畫樓上升起的初月等待着人們歸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春日裏人們在水邊遊玩的歡樂場景,展現出歡快、明麗的氛圍。開篇描繪春潭與隋宮相連,視野開闊,點明瞭遊玩的地點環境。中間部分通過對水中植物、禽魚等自然景物細緻的描寫,如「蘋苔嫩色涵波綠,桃李新花照底紅」「素影沈沈對蝶飛,金沙礫礫窺魚泳」,生動地展現出春天生機勃勃、景色宜人的特點。同時將佳人、公子王孫們的祓禊、踏青等活動融入其中, 「佳人祓禊賞韶年,傾國傾城並可憐。拾翠總來芳樹下,踏青爭繞綠潭邊」,使畫面更加豐富和諧,體現出人們在美好春光中盡情享受生活、遊樂賞景的愉悅心情。詩歌運用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如「垂菱布藻如妝鏡」將湖面比作妝鏡,「禽浮似挹羽觴杯,鱗躍疑投水心劍」賦予禽魚人的動作和神態,讓整個景色充滿靈動之感。結尾「綠水殘霞催席散,畫樓初月待人歸」,以景結情,在美景變化中暗示聚會時間的流逝,給人以悠然不盡的感覺,展現出一種獨特的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