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開侍其尊公玉華山人過集小園以詩見貽用來韻

· 張萱
雙林三徑百花天,有客尋幽興更偏。 杖履他鄉娛一日,晨昏子舍別多年。 三山已覓安期棗,一葉同乘太乙蓮。 知爾曾歌招隱句,可能常棹剡溪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雙林:指兩片樹林。
  • 三徑:指小路。
  • 百花天:形容花開得非常繁盛的時節。
  • 杖履:指行走,也代指旅行。
  • 晨昏子舍:指早晚在家中的時光。
  • 三山:神話中的山名,這裏指仙境。
  • 安期棗:傳說中的仙果。
  • 太乙蓮:指仙人乘坐的蓮花。
  • 招隱句:指邀請隱士出山的詩句。
  • 剡溪船:指在剡溪上划船,剡溪是浙江的一條河流,常被用來象徵隱逸生活。

翻譯

在兩片樹林和三條小徑之間,百花盛開的天空下,有客人來尋找幽靜,興致更加獨特。 在他鄉,我們一同行走,享受一天的快樂,而早晚在家中的時光,我們已分別多年。 我們已經尋覓了仙境中的安期棗,一同乘坐太乙蓮。 我知道你曾唱過招隱的詩句,可能你也會常常划着剡溪的船。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朋友在百花盛開的時節相聚的情景,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友情的珍視。詩中運用了許多神話和仙境的元素,如「三山」、「安期棗」、「太乙蓮」,增添了詩歌的神祕色彩和超脫塵世的意境。通過對「杖履他鄉」和「晨昏子舍」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旅行的矛盾情感。最後,詩人以「招隱句」和「剡溪船」作結,暗示了對隱逸生活的渴望和對友人可能選擇的生活方式的猜測。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