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傍榆柳樹皮饑民取食殆盡感而賦之

蕭條四野嘆遺黎,樹屑和糠強救飢。 一望垂枯榆柳色,誰言萇楚得無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遺黎:指戰亂後倖存的百姓。
  • 樹屑:樹皮或木頭的碎屑。
  • 和糠:混合糠秕。糠,穀物脫粒後剩下的外殼。
  • 強救飢:勉強用來充飢。
  • 萇楚:一種植物,這裏泛指樹木。

翻譯

四周荒涼,我爲那些倖存的百姓嘆息,他們只能吃樹皮和木屑,混合着糠秕勉強充飢。 一眼望去,榆樹和柳樹的葉子都已枯萎,誰還能說這些樹木沒有感知到人們的苦難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亂後百姓的艱難生活,通過「樹屑和糠強救飢」和「一望垂枯榆柳色」的生動描寫,展現了饑荒的慘狀。詩中「誰言萇楚得無知」一句,借樹木之無知反襯出百姓的深重苦難,表達了詩人對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張國維

明浙江東陽人,字九一,號玉笥。天啓二年進士。授番禺知縣。崇禎初擢刑科給事中,劾罷閹黨副都御史楊所修等,嘗諫帝“求治太銳,綜覈太嚴”。七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安慶等十府。以農民軍勢盛,請割安慶等府,另設巡撫。後代陳新甲爲兵部尚書。十六年,以清兵入畿輔,下獄,旋得釋。命赴江南練兵輸餉。南都陷,請魯王監國,任兵部尚書,督師江上。還守東陽,兵敗投水死。有《吳中水利書》、《張忠敏公遺集》。 ► 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