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柬:書信。
- 龍川:地名,今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
- 明府:古代對縣令的尊稱。
- 竹馬:兒童遊戲時當馬騎的竹竿。
- 諠(xuān):喧譁,熱鬧。
- 受廛(chán):接受居住的地方,指成爲居民。
- 壺漿:用壺裝的飲料,常指酒。
- 投分:志趣相投。
- 枳棘:多刺的樹,比喻艱難的環境。
- 鸞鳳:比喻賢能的人。
- 日星:太陽和星星,比喻光明和永恆。
- 十室:指小邑,小地方。
- 吏即仙:比喻清廉的官員如同仙人。
翻譯
書信給龍川的宋縣令, 孩子們騎着竹馬歡快地迎接,欣喜地成爲這裏的居民, 我們在合江邊相對而坐,共飲壺中的美酒。 自感慶幸,我們的志趣相投從今日開始, 何必計較是否曾在往年結交。 即使是一時的艱難環境,也有賢能之人聚集, 文章的成就如同太陽和星星一樣永恆懸掛。 不要說這個小邑只有青山環繞, 有這樣的青山,這裏的官員就如同仙人一般清廉。
賞析
這首詩是張萱寫給龍川縣令宋明府的,表達了對宋明府的敬仰和對龍川的美好印象。詩中通過「竹馬諠迎」和「壺漿相對」描繪了當地人民的熱情好客,以及與宋明府的深厚情誼。後兩句則讚美了宋明府的清廉和賢能,將其比作仙人,表達了對他的高度評價。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宋明府和龍川的讚美之情。
張萱的其他作品
- 《 蘇汝載乞食歌 》 —— [ 明 ] 張萱
- 《 長壽庵寫經示衆十五舉 》 —— [ 明 ] 張萱
- 《 福壽圖九詠代九邑令公壽鮑瞻魯同府 》 —— [ 明 ] 張萱
- 《 登金山寺四首 其二 》 —— [ 明 ] 張萱
- 《 王幼度明府黃元卿國學陳集生太史訂遊羅浮擬過小園詩以促之 》 —— [ 明 ] 張萱
- 《 自玉峽驛直馳金川夜行蕭灘道中午憩曲水館時正月十四日也 》 —— [ 明 ] 張萱
- 《 題宋初陽鬆窗讀易圖 》 —— [ 明 ] 張萱
- 《 胡虞卿以素捲來索拙書有蘇書換羊之戲遂書近作還之亦得戲語二十八字恐羊肉不可換止堪換天妃廟畔茅柴一壺耳 》 —— [ 明 ] 張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