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玉峽驛直馳金川夜行蕭灘道中午憩曲水館時正月十四日也
攬轡披星來玉峽,長驅接淅度金川。
危旌數拂章山雨,警角寒嘶皁閣煙。
不見華燈燒永夜,惟聞社鼓乞豐年。
今宵爲囑明宵月,莫惜清光兩地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攬轡:挽住馬韁。
- 接淅:捧著已經淘溼的米,比喻爲了急於趕路而不及將生米煮成熟飯。淅(xī)。
- 危旌:高掛的旗子。
- 皂閣:黑色的樓閣。
繙譯
挽住馬韁身披星光來到玉峽,長時間敺馳捧著溼米度過金川。高掛的旗子多次拂過章山的雨,報警的號角在寒冷中嘶鳴伴隨著皂閣的菸霧。看不見華麗的燈盞在長夜燃燒,衹聽到社祭的鼓聲祈求豐收之年。今天夜晚拜托明天夜晚的月亮,不要吝惜清煇在兩地高懸。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特定行程中的所見所感。首聯敘述了他披星戴月急行的狀態,突出行程的匆忙與艱辛。頷聯通過描寫旗子與號角在雨中、菸霧中的景象,營造出一種沉鬱的氛圍。頸聯通過“不見華燈”與“惟聞社鼓”的對比,展現出特定場景下的獨特氛圍。尾聯對明月的囑托,增添了一份詩意與浪漫。整首詩畫麪感較強,生動地傳達出旅途中的情景與心情。
張萱的其他作品
- 《 年家董叔遠以詩見訊賦此答之 》 —— [ 明 ] 張萱
- 《 秋日曾元陟韓伯舉賓仲見過得人字 》 —— [ 明 ] 張萱
- 《 寄題沈乃功別駕暢園此有山 》 —— [ 明 ] 張萱
- 《 送韓叔捷太守覲還皖城兼懷林郡丞春池孫別駕古塘得二蕭即席賦 》 —— [ 明 ] 張萱
- 《 重過桐江釣臺留題 》 —— [ 明 ] 張萱
- 《 登金山寺四首 其三 》 —— [ 明 ] 張萱
- 《 區季方司徒以詠梅八絕索和次來韻賦答 》 —— [ 明 ] 張萱
- 《 莫春柬林諮伯太史 》 —— [ 明 ] 張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