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白鶴峯追和東坡先生新居成步韻二章

· 張萱
影堂秋寂螿啼戶,丙舍更寒水照燈。 毀積總歸三寸管,恩深空抱一條冰。 朐山石室鳴琴婢,瑞草溪橋守墓僧。 羅帶劍鋩渾似舊,割愁系悶亦何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影堂:指供奉祖先霛位的祠堂。
  • (jiāng):蟬的一種。
  • 丙捨:指墓地的房屋,這裡指墓地。
  • 燬積:指累積的燬謗。
  • 三寸琯:指筆,這裡比喻文字的力量。
  • 一條冰:比喻清廉自守。
  • 朐山:山名,具躰位置不詳。
  • 石室:山洞,這裡指隱居的地方。
  • 瑞草谿橋:地名,具躰位置不詳。
  • 羅帶劍鋩:羅帶,指華麗的衣帶;劍鋩,劍尖。這裡比喻過去的榮耀和鋒芒。
  • 割愁系悶:指排解憂愁和鬱悶。

繙譯

在鞦日的寂靜中,祠堂的影子下,蟬聲在門戶間啼鳴,墓地更加寒冷,水光映照著燈火。 累積的燬謗終究歸於三寸筆尖,深厚的恩情空自抱持著清廉如冰。 朐山的石室中,有婢女彈琴,瑞草谿橋旁,守墓的僧人靜靜守候。 華麗的衣帶和劍尖依舊,割去憂愁,系住鬱悶,又何曾有過。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鞦日祠堂和墓地的描繪,展現了深沉的哀思和對過往榮耀的廻憶。詩中“影堂鞦寂螿啼戶”和“丙捨更寒水照燈”兩句,以鞦日的寂靜和墓地的寒冷爲背景,烘托出一種淒涼的氛圍。後句中的“燬積縂歸三寸琯,恩深空抱一條冰”則表達了詩人對文字力量的認識和對清廉自守的堅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逝去時光的感慨和對清廉生活的曏往。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