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閏中秋又寄懷陸明府

· 張萱
三秋何意兩中秋,南侶秋光喜暫留。 前月廣陵濤已賦,今宵天柱客仍遊。 文心茂宰詩應續,皓首騷人醉未休。 法喜可能重奏笛,元規想亦復登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甲戌: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閏中秋:在閏月中秋節的慶祝。
  • 南侶:指南方的友人或同伴。
  • 廣陵濤:指廣陵(今江蘇揚州)的潮水,這裏可能指代廣陵的景色或文化。
  • 天柱:神話中的山名,這裏可能指代高聳的山峯或某個特定的地點。
  • 茂宰:指才華橫溢的地方官。
  • 皓首:指頭髮花白的老人。
  • 騷人:指詩人或文人。
  • 法喜:佛教用語,指因佛法而產生的喜悅。
  • 元規:指古代的規矩或法則。

翻譯

爲何在三秋之際,又迎來了一箇中秋節,南方的同伴們欣喜這秋光得以短暫停留。前一個月在廣陵欣賞了潮水的壯麗,今夜又在天柱山下繼續遊歷。才華橫溢的地方官應該會繼續吟詩,白髮蒼蒼的文人醉意未消。或許能在法喜之中再次奏響笛聲,想必元規也會再次登上高樓。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中秋佳節的感慨和對友人的思念。詩中,「三秋何意兩中秋」一句,既表達了對時光流轉的感慨,也體現了對中秋節再次到來的喜悅。通過對廣陵濤和天柱客的描繪,詩人展現了自己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嚮往。後兩句則通過對茂宰和騷人的描寫,表達了對友人才華的讚賞和對文人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