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後一日偕上方過訪謝宗吉

皓月清風不可扳,曾攜方仲到花間。 詩情酒態疑堪賞,署肅臺封只往還。 徒使村翁依北斗,枉教孺子過東山。 燕來雁去交相錯,始識奇逢勝會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皓月:明亮的月亮。
  • 清風:清爽的風。
  • 不可扳:無法攀折,意指無法觸及或擁有。
  • 方仲: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
  • 詩情酒態:指詩人的情感和飲酒的狀態。
  • 署肅臺封:指官署的嚴肅和臺閣的封賞。
  • 村翁:鄉村的老者。
  • 孺子:年輕人,孩童。
  • 東山:地名,也常用來指隱居之地。
  • 燕來雁去:燕子來,雁子去,形容季節的更替。
  • 奇逢勝會:難得的相遇和美好的聚會。

翻譯

明亮的月亮和清爽的風無法觸及,曾經帶着方仲漫步在花間。 詩人的情感和飲酒的狀態似乎值得讚賞,官署的嚴肅和臺閣的封賞只是過往的往來。 只是讓鄉村的老者仰望北斗,白白讓年輕人經過東山。 燕子來,雁子去,季節交替,才意識到難得的相遇和美好的聚會是多麼難得。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中秋後一天與友人訪友的情景,通過明月、清風、花間等意象,營造了一種閒適而略帶憂鬱的氛圍。詩中「詩情酒態」與「署肅臺封」形成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疏離感。末句以燕雁的遷徙比喻人生的離合,強調了奇逢勝會的難得,透露出對友情和美好時光的珍視。

張嗣綱

張嗣綱,字效忠。清遠人。少懷大志,及長,閉戶潛修,於經史外,更習《六韜》《三略》。明神宗萬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連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頭參將,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餘詩草》二卷。事見民國《清遠縣誌》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