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除夕

· 張萱
竹爆休驚麋鹿羣,何來侲子祝慇勤。 陽春已布寒應退,臘意仍餘煖未分。 餞歲獨澆留歲酒,固窮不撰送窮文。 亦知媚奧非吾事,司命寧須問竈君。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竹爆:爆竹。
  • 麋鹿羣:比喻隱居山林的人。
  • 侲子:古代指驅邪的童子。
  • 慇勤:殷勤,熱情周到。
  • 陽春:溫暖的春天。
  • 臘意:冬天的氣息。
  • :同「暖」。
  • 餞歲:辭別舊歲。
  • 固窮:堅守貧窮,不因貧窮而改變志向。
  • 送窮文:古代一種祈求貧窮離開的文辭。
  • 媚奧:討好深奧的事物,這裏指不追求高深莫測的事物。
  • 司命:掌管命運的神。
  • 竈君:竈神,掌管家庭事務的神。

翻譯

爆竹聲不要驚擾了隱居山林的人們,何來的童子如此殷勤地祝福。溫暖的春天已經到來,寒冷應該退去,但冬天的氣息仍殘留,暖意尚未分明。辭別舊歲,我獨自澆酒留戀歲月的酒,堅守貧窮,不撰寫祈求貧窮離開的文辭。我知道討好深奧的事物並非我的事,掌管命運的神又何必去問竈神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除夕之夜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繁華的超然態度。詩中,「竹爆休驚麋鹿羣」一句,既體現了詩人對寧靜生活的珍視,也暗示了他對世俗喧囂的疏離感。後文通過對「陽春」與「臘意」的對比,以及「餞歲」與「固窮」的自我期許,進一步強化了這種超然物外的情感。最後兩句則巧妙地運用了神話元素,表達了詩人對命運的豁達態度,不追求虛無縹緲的高深,也不依賴神明的庇佑,體現了詩人獨立自主、堅守本心的人生態度。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