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叔以循州參軍假餘邑司馬取急還剡東宦評卓爾宦橐蕭然次陶靖節歸去來詞韻見示時病困不能折柳枕上得五十六

· 張萱
羅浮寄祿暫徘徊,何事長歌歸去來。 喜有牢騷囊裏向,且澆磊磈眼前杯。 一時宦態從吾拙,千古雄心任爾猜。 此去還來休更暮,有人騎竹瘴江隈。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循州:古代地名,今廣東省惠州市一帶。
  • 參軍:古代官職名,主要負責軍事或行政事務。
  • :借用,此處指臨時擔任。
  • 邑司馬:古代官職名,負責地方軍事或行政事務。
  • 取急:因急事離開。
  • 剡東:地名,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帶。
  • 宦評:官場評價。
  • 卓爾:卓越,出衆。
  • 宦橐:官職,官位。
  • 蕭然:形容清貧或空無所有。
  • 陶靖節:陶淵明,東晉時期著名詩人,以隱逸詩著稱。
  • 歸去來詞: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表達了他歸隱田園的願望。
  • 西園公:指作者自己,西園是作者的別號。
  • 竹馬:兒童遊戲時當馬騎的竹竿,此處指兒童。
  • 舊袞:舊時的官服,代指舊時的官職。
  • 瘴江:指有瘴氣的江河,多指南方地區。

翻譯

張忠叔暫時在羅浮山擔任官職,徘徊不定,爲何要長篇大論地吟唱歸去來兮。 他內心充滿牢騷,卻只能向囊中傾訴,暫且用眼前的酒杯澆滅心中的塊壘。 一時的官場態度隨我愚拙,千古的雄心壯志任你猜測。 此去歸來,不要再遲疑,有人騎着竹馬在瘴氣瀰漫的江邊迎接。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官場生涯的厭倦和對歸隱生活的嚮往。詩中,「羅浮寄祿暫徘徊」描繪了張忠叔在官場中的猶豫和不安,「何事長歌歸去來」則直接抒發了對歸隱的渴望。後兩句通過對比「牢騷囊裏向」與「磊磈眼前杯」,形象地展現了內心的苦悶與借酒消愁的無奈。最後兩句則寄寓了對未來的期待,希望張忠叔能夠早日歸來,不再留戀官場,與兒童一起在江邊迎接新的生活。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作者對官場與歸隱的深刻思考。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