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友林允兼偕韓宗伯余明府徵歌同汎非水居允兼以便面詩見貽用來韻答之
船載莫愁人有五,尊開不速客來三。
柴桑賦就閒情劇,顛尉毫揮醉墨酣。
綺滿遙天霞乍散,影翻絕壁樹猶含。
幔亭高宴君曾與,爲我虹橋作指南。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莫愁:指無憂無慮的人。
- 不速客:不請自來的客人。
- 柴桑:地名,這裏指陶淵明,因其曾隱居柴桑。
- 閒情:即閒情,指悠閒的心情。
- 顛尉:指唐代書法家張旭,因其行爲放蕩不羈,被稱爲「張顛」。
- 毫揮:揮毫,指書寫或繪畫。
- 醉墨酣:形容醉後書寫,墨跡酣暢。
- 綺滿:形容景色美麗如綺。
- 霞乍散:霞光剛剛散去。
- 影翻絕壁:影子在絕壁上翻動。
- 幔亭:用帳幕圍成的亭子。
- 虹橋:傳說中的橋樑,這裏比喻指引或連接的媒介。
翻譯
船上載着無憂無慮的人,共有五位,酒杯開啓時,不請自來的客人來了三位。 柴桑的陶淵明曾賦詩表達悠閒之情,而顛狂的張旭則醉後揮毫,墨跡酣暢。 遠處的天空美麗如綺,霞光剛剛散去,絕壁上的樹影翻動,彷彿含着什麼。 你曾參與幔亭的高宴,請爲我指明通往虹橋的方向。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文人雅集的圖景,通過「船載莫愁」和「尊開不速客」展現了輕鬆愉快的氛圍。詩中「柴桑賦就」與「顛尉毫揮」分別引用了陶淵明和張旭的典故,表達了對悠閒生活和藝術創作的嚮往。後兩句以景結情,用「綺滿遙天」和「影翻絕壁」的意象,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結尾提及「幔亭高宴」和「虹橋指南」,則帶有對友人指引和啓迪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