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顧天錫九日病起

· 吳寬
重來不是舊劉郎,籬菊都從病裏黃。 小院入愁雙杵外,故鄉歸夢一燈傍。 詩家供給山當戶,客鬢侵陵樹着霜。 明日也須扶杖出,呼童已制錦爲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按照原詩的韻腳和用韻次序作詩。
  • 顧天錫: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
  • 九日:指重陽節,即農曆九月初九。
  • 病起:病癒後。
  • 劉郎:指東漢時期的劉晨,他與阮肇入天台山採藥,遇仙女,後歸家,已過七世。此處可能指詩人自己,表示自己已非昔日之人。
  • 籬菊:籬笆旁的菊花。
  • 雙杵:古代洗衣時用來搗衣的木棒,這裏指洗衣聲,象徵家中的日常生活。
  • 一燈傍:一盞燈旁,形容孤獨的夜晚。
  • 供給:這裏指詩人的創作靈感或生活來源。
  • 侵陵:侵蝕,這裏指歲月對人的侵蝕。
  • 樹着霜:樹枝上掛着霜,形容秋天的景象。
  • 扶杖:拄着柺杖,形容年老或病後體弱。
  • 錦爲囊:用錦緞製成的袋子,可能指詩囊,即裝詩稿的袋子。

翻譯

再次來到這裏,我已不再是昔日的劉郎,籬笆旁的菊花都因病而顯得枯黃。小院中,雙杵的敲打聲似乎帶着愁緒,夜晚一盞孤燈旁,我夢迴故鄉。我的詩作靈感來源於山景,對着家門,而我的鬢髮已被歲月侵蝕,如同樹枝上掛着的霜。明天我也得拄着柺杖出門,已經讓僕人用錦緞爲我製作了詩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病癒後重陽節的感慨與思鄉之情。詩中通過「籬菊都從病裏黃」、「故鄉歸夢一燈傍」等句,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身體衰弱的感慨,以及對故鄉的深深思念。同時,「詩家供給山當戶」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從中汲取創作靈感的情景。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晚年的心境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吳寬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原博,號匏庵。爲諸生時,即有聲望,遍讀《左傳》、《史記》、《漢書》及唐宋大家之文。成化八年會試、廷試皆第一,授修撰。侍孝宗東宮,進講閒雅詳明。孝宗即位,遷左庶子,預修《憲宗實錄》,進少詹事兼侍讀學士。丁憂後,入東閣,專典誥敕。進禮部尚書。卒諡文定。寬行履高潔,不爲激矯,而自守以正。其詩深厚鬱,自成一家。兼工書法。有《匏庵集》。 ► 2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