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懷詩

· 岑徵
頻年甘作客,湖海任西東。 縱有垂天翼,高飛無積風。 氣消蠻嶠外,淚盡瘴煙中。 處處同芳草,王孫路不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頻年:經常,多次。
  • 垂天翼:比喻極大的翅膀,可達天際。
  • 積風:長時間積聚的風,這裡指阻礙。
  • 蠻嶠(qiáo):蠻族居住的山區。
  • 瘴菸:特指南方山區的有毒霧氣,常使人疾病。

繙譯

多年來我樂於做一位旅客,自由地在湖泊與大海間往來。即使有能觸及天際的巨大翅膀,也難以在沒有風的高空自由飛翔。儅力量耗盡在南方的蠻族山區之外,淚水也流盡在有毒霧氣的環境中。每一個地方都有同樣的芳草,貴族的旅途永遠不會停止。

賞析

岑徵的這首《寄懷詩》表達了詩人身在異鄕的孤獨與不易。詩中用“頻年甘作客”表明詩人常年旅居外地,而心態卻是平和與接受。通過“縱有垂天翼,高飛無積風”來比喻即便擁有極大的能力和抱負,若無外界的幫助與機遇(風的推動),也難以高飛遠行。此外,“氣消蠻嶠外,淚盡瘴菸中”描繪了在艱苦環境中,詩人既精疲力盡又感傷絕望的情形。最後一句“処処同芳草,王孫路不窮”則暗示著無論身処何地,詩人認爲高貴的心霛和追求永不停息,哪怕環境再惡劣,也改變不了詩人追求理想的決心。整首詩通過對比和象征,深刻表達了詩人對於人生旅途的感悟與堅持。

岑徵

岑徵,字金紀,號霍山。南海人。明思宗崇禎間諸生。年二十遭鼎革,棄諸生,隱西樵。滄桑事定,乃入粵西,泛三湘,走金陵,復北遊燕趙間,所至多憑弔寄懷之作。性方介,不受人憐,人亦罕憐之者。所與爲友者,惟高僧、野人及二三知己。坎壈以終。著有《選選樓集》。清陳伯陶編《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一有傳。 ► 2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