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壽施煥伯七十

· 吳寬
幼從鄉校託交遊,束髮相看到白頭。 我愧濟南非伏勝,人言吳下有施讎。 高懷已見開三徑,遺愛猶聞在兩州。 少待登堂成一笑,手持春酒獻還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束髮: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爲髻,因用爲指代成童。
  • 伏勝:西漢經學家,曾任秦博士,以傳授《尚書》聞名。
  • 施讎:西漢學者,與孟喜、梁丘賀同學于田王孫,爲經學傳述人之一。
  • 高懷:高尚的情懷。
  • 三徑:指歸隱者的家園或是院子裏的小路。
  • 遺愛:指遺留及於後世之愛。
  • 兩州:指兩個州,具體指代不詳,可能是指施煥伯曾在兩個州有政績或影響。
  • 登堂:比喻學問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的水平。
  • 春酒:春天釀造的酒,也指春節期間的宴飲。

翻譯

幼年時在鄉校結交朋友,從束髮少年相互看到白髮蒼蒼。 我自愧不如濟南的伏勝,人們卻稱讚吳下有施讎般的賢人。 你的高尚情懷已顯露無疑,開出了三條小徑, 你的遺愛之名仍在兩州間傳頌。 稍等片刻,我們將在堂上相聚,一笑泯恩仇, 手持春酒,互相獻上,再相互回敬。

賞析

這首詩是吳寬爲祝賀友人施煥伯七十歲生日而作。詩中,吳寬回憶了與施煥伯從少年到白頭的深厚友誼,讚美了施煥伯的學識和高尚情懷,以及他在兩州留下的美好名聲。詩的最後,吳寬期待着與施煥伯在堂上相聚,共同舉杯慶祝,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友人成就的讚賞。

吳寬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原博,號匏庵。爲諸生時,即有聲望,遍讀《左傳》、《史記》、《漢書》及唐宋大家之文。成化八年會試、廷試皆第一,授修撰。侍孝宗東宮,進講閒雅詳明。孝宗即位,遷左庶子,預修《憲宗實錄》,進少詹事兼侍讀學士。丁憂後,入東閣,專典誥敕。進禮部尚書。卒諡文定。寬行履高潔,不爲激矯,而自守以正。其詩深厚鬱,自成一家。兼工書法。有《匏庵集》。 ► 2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