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暮泊舟博羅

· 何絳
行藏此日太無端,郭外維舟歲已闌。 樵客出來山路暗,牧童歸後夜風寒。 上灘漁火光難定,渡水鐘聲響易殘。 十載舊遊今不忘,繞江陳勝誓師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行藏(xíng cáng):行蹤,去向。
  • 無端:無緣無故,沒有來由。
  • 郭外:城牆之外。
  • 維舟:系船停泊。
  • 歲已闌:一年將盡。
  • 樵客:砍柴的人。
  • 山路暗:山路昏暗不明。
  • 牧童:放牛的孩子。
  • 夜風寒:夜晚的風寒冷。
  • 上灘:上岸。
  • 漁火光難定:漁船上的燈火搖曳不定。
  • 渡水鐘聲響易殘:渡口傳來的鐘聲容易消逝。
  • 十載:十年。
  • 舊遊:舊時的遊歷。
  • 繞江陳勝誓師壇:環繞江邊的陳勝誓師壇,指的是陳勝起義的地方。

翻譯

這一年我的去向真是無緣無故,歲末時分,我在城外系船停泊。 樵夫下山時山路昏暗,牧童回家後夜風寒冷。 上岸的漁船燈火搖曳不定,渡口傳來的鐘聲容易消逝。 十年前的舊遊至今不忘,環繞江邊的陳勝誓師壇。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歲末泊舟時的孤寂景象,通過樵客、牧童、漁火、鐘聲等元素,勾勒出一幅夜晚的靜謐與淒涼。詩中「行藏此日太無端」一句,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無常的感慨。結尾提及「繞江陳勝誓師壇」,不僅點明瞭地點,也隱含了對歷史英雄的懷念,增添了詩歌的深度和歷史感。

何絳

何絳,與陳恭尹同渡銅鼓洋,訪遺臣於海外。又聞桂王在滇,復與恭尹北上,西濟湘沅,不得進,乃東遊長江,北過黃河,入太行。嘗歷遊江浙及燕、齊、魯、趙、魏、秦、楚間,終無所就。晚年歸鄉,隱跡北田。與其兄衡及陳恭尹、陶璜、樑槤合稱“北田五子”。著有《不去廬集》。清康熙《順德縣誌》卷一三有傳。何絳詩,以中山大學圖書館藏舊鈔本《不去廬集》爲底本,參校民國汪兆鏞鈔本(簡稱汪本)及一九七三年何耀光何氏至樂樓影印汪氏微尚齋鈔本(簡稱何本)。 ► 5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