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中送客歸襄陽

相送峓門道,重過古驛亭。 南行春草綠,一望晚山青。 鄉夢樑臺雨,羊裘漢客星。 鹿門今可問,花月正冥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峓門道:峓(yí),山名,這裡指峓山下的道路。

古驛亭:古代供傳遞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歇宿、換馬的処所。

鄕夢:思鄕之夢。

梁台:梁國的台閣,這裡可能指襄陽的歷史遺跡。

羊裘:羊皮制成的衣服,常用來形容隱士的服飾。

漢客星:指漢代的隱士或遊俠。

鹿門:襄陽附近的山名,也是隱士的象征。

花月:指美好的景色。

冥冥:形容景色或氣氛的幽深、朦朧。

繙譯

在峓山下的道路上爲你送行,再次經過那古老的驛亭。 曏南望去,春草綠意盎然,一覽無餘的是傍晚時分的青山。 思鄕之情化作梁台上的雨,隱士的羊裘象征著漢代的遊俠星辰。 鹿門山如今可尋,花與月的美景正顯得幽深而朦朧。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送別場景中的自然景色與思鄕之情。詩中,“峓門道”與“古驛亭”勾畫出旅途的起點,而“春草綠”與“晚山青”則展現了旅途中的美景。後兩句通過“梁台雨”與“羊裘漢客星”表達了深切的鄕愁和對隱逸生活的曏往。結尾的“鹿門今可問,花月正冥冥”則以朦朧的意象暗示了未來的不確定性,增添了詩意的深遠。

宋登春

明真定府新河人,字應元,號海翁,晚號鵝池生。少能詩,善畫。嗜酒慕俠,能騎射。年三十,以妻子兒女五人皆死,棄家遠遊。晚居江陵,知府徐學謨甚敬禮之。後遊石首受辱,遂披髮爲頭陀,不知所終。一說於萬曆十七年離徐學謨家,泛舟錢塘,投江死。有《鵝池集》、《燕石集》。 ► 3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