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伊闕:地名,位於今河南省洛陽市南。
- 岸坼:岸邊裂開,形容岸邊險峻。
- 臨無地:形容岸邊陡峭,下臨深淵。
- 崖縣:崖壁,形容山崖險峻。
- 欲墮空:形容山崖陡峭,似乎要墜入空中。
- 松門:松樹形成的門狀景觀。
- 雙鳥下:兩衹鳥飛下來。
- 蘿逕:長滿藤蘿的小逕。
- 野泉通:野外的泉水流淌。
- 禹廟:供奉大禹的廟宇。
- 荒垣:荒廢的圍牆。
- 河流砥柱中:河流中的砥柱,比喻穩固不動的支撐物。
- 樵歌:樵夫的歌聲。
- 起林末:從樹林的盡頭傳來。
- 飲牛翁:放牛的老人。
繙譯
岸邊裂開,下臨深淵,山崖陡峭,似乎要墜入空中。松樹形成的門狀景觀下,兩衹鳥飛下來,長滿藤蘿的小逕旁,野外的泉水流淌。大禹的廟宇荒廢在圍牆裡,河流中的砥柱穩固不動。樵夫的歌聲從樹林的盡頭傳來,似乎在尋找放牛的老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伊闕的險峻山川和荒涼景象,通過“岸坼臨無地”、“崖縣欲墮空”等句,生動表現了地勢的險要。詩中“松門雙鳥下”、“蘿逕野泉通”等句,以自然景物點綴,增添了詩意。結尾的“樵歌起林末,似覔飲牛翁”則帶有一種田園牧歌的情調,與前文的荒涼形成對比,展現了作者對自然與人文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