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起慈悲

· 馬鈺
馬鈺常憑佛作爲。無爲心內起慈悲。尋聲救苦做行持。 一切女男如父母,見他生死十分危。須當立個上天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浣溪沙:詞牌名,源於唐代教坊曲。
  • 馬鈺:金代道士,全真教七真之一。
  • 無爲:道家哲學中的一個概念,指順應自然,不刻意作爲。
  • 慈悲:佛教用語,指對衆生的深切同情和憐憫。
  • 尋聲救苦:佛教中的一種修行方式,意指聽到衆生的苦難聲音,便去救助。
  • 行持:修行實踐。
  • 一切女男如父母:將所有男女視爲自己的父母,表達一種博愛的態度。
  • 見他生死十分危:看到他人的生死關頭,感到非常危險。
  • 上天梯:比喻達到高境界或解脫的方法。

翻譯

馬鈺常常以佛家的方式行事,心中懷着無爲的態度,卻激發出深切的慈悲。他聽到衆生的苦難聲音,便去救助,實踐着救苦的修行。

他將所有的男女都視爲自己的父母,看到他人的生死關頭,感到非常危險。因此,他必須建立起一種方法,幫助人們達到高境界,獲得解脫。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馬鈺深厚的慈悲心和對衆生的關懷。通過「無爲心內起慈悲」和「尋聲救苦做行持」,展現了他在道家無爲思想的基礎上,融合佛教慈悲救世的精神。將「一切女男如父母」和「須當立個上天梯」結合,體現了他對衆生的平等愛護和助人解脫的決心。整首詞簡潔而深刻,體現了馬鈺作爲全真教道士的修行理念和人文關懷。

馬鈺

金鳳翔扶風人,徙居登州寧海,字元寶,號丹陽子。初名從義,字宜甫。海陵王貞元間進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陽子王哲,從其學道術,與妻孫不二同時出家。後遊萊陽,入遊仙宮。相傳妻孫氏與鈺先後仙去。賜號丹陽順化真人、抱一無爲真人、抱一無爲普化真君等。 ► 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