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字醜奴兒

· 馬鈺
三冬設粥當週急,飢者堪憐。美事堪傳。他處人聞此善緣。 亦如然。濟貧拔苦慈悲福,功德無邊。勝爇沉箋。定是將來得上天。 做神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三冬:指冬季的三個月,即整個冬天。
  • 設粥:施捨粥食,古代常在冬季爲窮人提供粥食以救濟。
  • 周急:救急,幫助急需的人。
  • 飢者:飢餓的人。
  • 堪憐:值得同情。
  • 善緣:好的因緣,指做好事帶來的好結果。
  • 亦如然:也是如此。
  • 濟貧拔苦:幫助貧窮和苦難的人。
  • 慈悲福:因慈悲心而帶來的福報。
  • 功德:佛教用語,指做好事積累的善行。
  • 無邊:沒有邊際,形容非常大。
  • 勝爇沉箋:勝過焚燒沉香和書寫經文,沉香和經文在古代被認爲是珍貴的供品和功德。
  • 得上天:昇天,指得到高度的精神或物質獎勵。
  • 做神仙:成爲神仙,指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

翻譯

在冬天施捨粥食,正是爲了救急,飢餓的人們值得同情。這樣的好事值得傳頌。其他地方的人聽說這樣的善行,也會效仿。幫助貧窮和苦難的人,是慈悲帶來的福報,功德無量。這比焚燒沉香和書寫經文還要好,將來必定能因此昇天,成爲神仙。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冬季施粥的善行,展現了作者對慈悲和功德的推崇。詩中「三冬設粥當週急」直接點明瞭施粥的目的,即救急和幫助飢餓的人。後文通過對比「濟貧拔苦」與「勝爇沉箋」,強調了實際行動的功德遠勝於形式上的供奉。最後,作者以「得上天,做神仙」作爲善行的終極回報,表達了對善行能夠帶來精神昇華的信念。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善行的讚美和對精神境界的嚮往。

馬鈺

金鳳翔扶風人,徙居登州寧海,字元寶,號丹陽子。初名從義,字宜甫。海陵王貞元間進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陽子王哲,從其學道術,與妻孫不二同時出家。後遊萊陽,入遊仙宮。相傳妻孫氏與鈺先後仙去。賜號丹陽順化真人、抱一無爲真人、抱一無爲普化真君等。 ► 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