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儀仲名其讀書之所曰松林願印一言
昔人讀書松竹林,今之書林乃無竹。
有鬆無竹何不可,鬆亦元同借鄰燭。
十年人事桑田變,隔舍丁丁斧斤蹙。
歸來窗下一燈青,夜半林空山鬼哭。
乃知藝木印歲寒,不似閉門翻故牘。
客來若問子孫枝,窗間正有聲吾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元同:通「原」,原來,本來。
- 鄰燭:鄰家的燈火。
- 丁丁:形容斧頭砍伐樹木的聲音。
- 斧斤:斧頭。
- 蹙:緊迫,急促。
- 藝木:指種植樹木。
- 歲寒:指寒冬,比喻困境或考驗。
- 故牘:舊書,古籍。
- 聲吾伊:讀書聲。
翻譯
昔人讀書在松竹林中,如今的書林卻不見竹子。 只有松樹無竹又有何妨,松樹本就是借鄰家的燈火。 十年間人事如桑田般變遷,隔牆傳來斧頭砍樹的急促聲。 歸來時窗下只剩一盞青燈,夜半林空,山鬼在哭泣。 由此可知,種植樹木是爲了經受歲寒的考驗,不像閉門翻閱舊書那樣。 客人若問起子孫的情況,窗邊正傳來讀書聲。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昔人讀書的環境與現今的變化,表達了時光流轉、人事變遷的感慨。詩中「有鬆無竹何不可」一句,既展現了松樹的堅韌,也隱喻了讀書人應具備的品質。後文通過「藝木印歲寒」與「閉門翻故牘」的對比,強調了實踐與經歷的重要性,而非僅僅沉浸於書本之中。結尾的「窗間正有聲吾伊」則巧妙地以讀書聲迴應了客人對子孫的詢問,寓意着學問的傳承與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