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點易窗道人蘇門遺嘯

· 陳杰
書來草木吾臭味,詩有膽氣非黃冠。 清溪研露一雙鶴,蘇門嘯空千仞鸞。 愁連青燐引觴醉,憤入白虹提劍看。 誰識道人心最苦,半壇霜月夜漫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臭味:氣味,這裏指志趣、情趣。
  • 黃冠:道士的冠帽,也借指道士。
  • 清溪研露:指清晨的溪水邊,研磨墨汁。
  • 蘇門嘯:指在蘇門山(今河南輝縣)的嘯聲,古人認爲嘯聲能通達天地,表達心志。
  • 青燐:指磷火,古人認爲是不祥之兆,常與死亡、憂愁相關聯。
  • 白虹:指劍光,古人認爲劍光如虹,象徵英勇和正義。
  • 半壇霜月:指半壇酒和霜降時的月光,形容夜晚的淒涼。

翻譯

你的書信中草木的氣息與我志趣相投,你的詩中有着不凡的膽識,不是普通道士所能比擬。清晨的溪水邊,研磨墨汁時,一雙鶴在旁靜立,蘇門山的嘯聲迴盪,彷彿千仞之上的鸞鳥在鳴叫。憂愁如同青色的磷火,引我舉杯痛飲,憤怒如同白色的劍光,讓我提劍凝視。有誰能夠理解道人內心的最深痛苦,半壇酒與霜降的月光下,長夜漫漫。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草木、詩膽、鶴、鸞等意象,表達了作者與友人之間深厚的情誼和共同的志趣。詩中「青燼引觴醉」與「白虹提劍看」形成鮮明對比,既展現了作者的憂愁與憤怒,也體現了其不屈的精神。結尾的「半壇霜月夜漫漫」則深化了道人內心的孤獨與苦悶,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悽美,展現了元代詩人陳杰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陳杰

洪州豐城(今屬江西)人,字燾父。宋理宗淳祐十年(西元一二五○年)進士,授贛州簿。歷知江陵縣,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兼制置司參謀。據集中詩篇,知其還做過知州和短期朝官。宋亡,隱居東湖。有《自堂存稿》十三卷(《宋史藝文志補》),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爲四卷。清同治《豐城縣誌·卷十六》有傳。 陳杰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爲底本。校以《豫章叢書》本(簡稱豫章本)、殘本《永樂大典》等。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 ► 3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