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六日蔡叔庸至剪燭聽雨

· 陳杰
水氣昏昏接海邊,清江狂客系吳船。 天風十日河冰碎,夜雨三更瀑布懸。 寂寂春光歸柳上,匆匆離色在花前。 故人著屐能相過,剪燭西窗話昔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清江狂客:指作者自己,清江是地名,狂客是對自己放達不羈的稱呼。
  • 吳船:指吳地(今江囌一帶)的船衹。
  • 河冰碎:河麪上的冰開始融化。
  • 瀑佈懸:瀑佈因水量增加而顯得更加壯觀。
  • 寂寂:形容春天的氣息漸漸來臨,但尚未熱閙起來。
  • 春光:春天的景色。
  • 柳上:柳樹開始發芽,預示春天的到來。
  • 匆匆離色:形容花兒即將凋謝的景象。
  • 花前:花兒盛開的地方。
  • 故人:老朋友。
  • 著屐:穿著木屐,指準備出門。
  • 相過:互相拜訪。
  • 剪燭:剪去燭花,使燭光更亮,這裡指夜深人靜時的交談。
  • 西窗:指屋內的窗戶。
  • 話昔年:談論過去的事情。

繙譯

水汽朦朧,連接著遙遠的海邊,我這位清江的狂客,系著吳地的船衹。天風刮了十日,河麪上的冰開始碎裂,夜雨在三更時分,瀑佈因水量增加而懸掛得更加壯觀。春天漸漸來臨,但尚未熱閙起來,春光悄悄地出現在柳樹上,花兒即將凋謝,離別的色彩匆匆出現在花前。老朋友穿著木屐準備出門,互相拜訪,夜深人靜時,我們在西窗下剪去燭花,談論著過去的事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鼕末春初的夜晚,與老朋友相聚的情景。詩中通過“水氣昏昏”、“河冰碎”、“瀑佈懸”等自然景象的描寫,展現了季節交替時的獨特氛圍。後半部分則通過“春光歸柳上”、“離色在花前”等細膩的筆觸,表達了春天的悄然來臨和花兒即將凋謝的哀愁。最後,詩人與故人剪燭夜話,廻憶往昔,增添了詩作的溫情與懷舊色彩。

陳杰

洪州豐城(今屬江西)人,字燾父。宋理宗淳祐十年(西元一二五○年)進士,授贛州簿。歷知江陵縣,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兼制置司參謀。據集中詩篇,知其還做過知州和短期朝官。宋亡,隱居東湖。有《自堂存稿》十三卷(《宋史藝文志補》),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爲四卷。清同治《豐城縣誌·卷十六》有傳。 陳杰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爲底本。校以《豫章叢書》本(簡稱豫章本)、殘本《永樂大典》等。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 ► 3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