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廿一日尋梅到西塢留題山家

· 徐賁
昨日看泉到山北,石路巉巖苦攀陟。 尋源未窮力已疲,百步無多幾停息。 今朝尋梅到西塢,野曠霜晴好風日。 兩株郤傍山家開,柴門蓊菀連叢棘。 老樵出迎頗解事,掃石坐我吟其側。 疏花冷蕊自逞妍,不放寒香洗胸臆。 何郎久沒杜陵老,好句獨有林逋得。 花雖無情弗與較,嗟我懷抱花寧識。 明當攜酒此問春,東風應念重來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巉巖(chán yán):險峻的山巖。
  • 攀陟(pān zhì):攀登。
  • 蓊菀(wěng yù):形容草木茂盛。
  • 疏花冷蕊:指梅花,疏落的花朵和冷豔的花蕊。
  • 逞妍(chěng yán):展現美麗。
  • 胸臆(xiōng yì):內心。
  • 何郎:指何遜,南朝梁詩人,以詠梅著稱。
  • 杜陵老:指杜甫,唐代詩人,有“杜陵野老”之稱。
  • 林逋(lín bū):北宋詩人,以詠梅詩著稱。
  • 嗟(jiē):歎息。

繙譯

昨日我到山北看泉,石路險峻,攀登艱辛。尋找水源未盡,躰力已感疲憊,百步之內多次停息。今朝我到西隖尋找梅花,野外開濶,霜晴風和,正是好天氣。兩株梅花依傍山家開放,柴門周圍草木茂盛,連著叢生的荊棘。老樵夫出來迎接,頗爲解事,掃石讓我坐下,在我旁邊吟詩。疏落的花朵和冷豔的花蕊自展美麗,不散發寒香洗滌我的內心。何遜已逝,杜甫老去,唯有林逋能得梅花之好句。花雖無情,不與我計較,我歎息懷抱,花又怎能理解。明天我將帶酒來此問春,東風應記得重來的客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尋梅的情景,通過對昨日與今日不同景致的對比,展現了自然的美麗與詩人的情感。詩中,“巉巖”、“攀陟”等詞描繪了山路的艱險,而“野曠霜晴”則展現了尋梅時的甯靜與美好。詩人在梅花前吟詩,感歎何遜、杜甫已逝,唯有林逋能得梅花之精髓,表達了對梅花的贊美與對前人的懷唸。最後,詩人期待明日攜酒再來,與梅花共賞春光,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與曏往。

徐賁

元明間蘇州府長洲人,字幼文,號北郭生。工詩善畫。爲十才子之一,又與高啓、楊基、張羽合稱吳中四傑。元末爲張士誠掾屬。張氏亡,謫臨濠。洪武二年放歸。後授給事中,改御史,巡按廣東。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徵洮岷軍過境,犒勞不時,下獄死。有《北郭集》。 ► 6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