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彥楚
清纔不數見,世固未易識。
如玉在荊山,落落混於石。
沈君義興彥,恨我未良覿。
陸子不妄交,稱許斯爲得。
況有闕里孫,延之致經席。
比聆道吳閶,捧檄建德國。
高歌誦唐虞,諸子有矜式。
嚴灘浩煙霞,山水澄鮮碧。
暇日一登臨,清賞慰愁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良覿(liáng dí):美好的相遇。
- 闕裡:孔子故裡,在今山東曲阜城內闕裡街。因有兩石闕,故名。
- 延之:邀請。
- 建德國:指建立德行的地方或環境。
- 嚴灘:地名,位於今浙江省。
- 矜式(jīn shì):典範,楷模。
繙譯
清雅的才華難得一見,世人也難以輕易識別。就像美玉藏在荊山之中,與普通的石頭混襍在一起。沈君是義興的才子,遺憾的是我未能與他有美好的相遇。陸子不輕易與人交往,他的稱贊是難得的肯定。何況還有來自孔子故裡的孫某,邀請他到經蓆上講學。近來聽說他在道吳閶,捧著文書到建德國去。他高聲歌頌唐虞時代,成爲諸子學習的楷模。嚴灘之地菸霞浩渺,山水清澈碧綠。在閑暇的日子裡登臨此地,清新的賞景能慰藉憂愁與孤寂。
賞析
這首作品贊美了沈彥楚的清雅才華和卓越德行,表達了對其未能相遇的遺憾,以及對其被陸子、孫某等賢人所認可的敬珮。詩中通過比喻和描繪,展現了沈彥楚如美玉般隱藏在世間的才華,以及他在建德國所展現的德行典範。結尾的嚴灘山水描寫,則寄托了對沈彥楚的敬仰之情,以及對其未來成就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