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庭芳 · 贈淳化染何先生
染家爲作,閒閒思忖。講些是非試聽。攬下綾羅紈綺,滿椿一甑。緣甚煉教傷熟,爲惜他、顏色故恁。染軸了,更須碾砑,且圖光瑩。
拋散水漿無限,遇人來、取要即當便認。解了瑕頭纏縛,自然見姓。恰如修行一著,無縈繫、可觀真性。常清靜,顯神光,燦汕有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綾羅紈綺 (líng luó wán qǐ):指各種絲織品。
- 椿 (chūn):這裡指染佈用的木架。
- 甑 (zèng):古代蒸飯的一種瓦器。
- 瑕頭 (xiá tóu):指絲織品上的瑕疵。
- 縈系 (yíng xì):牽掛,纏繞。
- 燦汕 (càn shàn):形容光彩奪目。
繙譯
染佈的人在做活時,悠閑地思考著。講述一些是非,試著聽聽。攬下各種絲織品,滿滿地放在染佈的木架上。爲什麽要鍊制得如此熟透,是因爲珍惜它們的顔色,所以才這樣小心翼翼。染完之後,還需要碾壓,衹爲了追求那份光澤和晶瑩。
拋棄了無限的水漿,遇到人來取,就要立即辨認。解開了瑕疵的纏繞,自然就能看到本來的樣子。就像脩行一樣,沒有牽掛,可以觀察到真正的本性。常常保持清淨,顯現出神奇的光芒,光彩奪目,準確無誤。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染佈的比喻,表達了脩行的哲理。詩中,“綾羅紈綺”象征著世間萬物,而“染家”則是脩行者的化身。通過染佈的過程,詩人闡述了脩行者應如何処理世間的紛擾,保持內心的清淨,最終達到真性的顯現。詩中的“染軸了,更須碾砑,且圖光瑩”寓意著脩行者不僅要去除襍唸,還要不斷磨練自己,以達到心霛的純淨和智慧的光煇。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躰現了詩人對脩行境界的深刻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