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性齋左丞馬公三首

· 陳孚
出自薊北門,巍城鬱崔嵬。 大車如游龍,翠蓋浮紅埃。 堂皇十二衢,中有千仞臺。 黃金不復見,凍雨深蒼苔。 偉哉千載人,結址羅英材。 精誠貫白日,鐵石爲之開。 願爲雙黃鵠,奮起凌蒿萊。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巍城:高大的城牆。
  • 鬱崔嵬:形容城牆高大雄偉。
  • 大車如游龍:形容車輛衆多,如同遊動的龍。
  • 翠蓋:華美的車蓋。
  • 浮紅埃:塵土飛揚,帶有紅色,可能指車輛行駛時揚起的塵土。
  • 堂皇十二衢:形容街道寬闊,堂皇大氣,十二衢指街道縱橫交錯。
  • 千仞臺:極高的臺地。
  • 黃金不復見:不再見到黃金,指昔日繁華不再。
  • 凍雨:寒冷的雨。
  • 深蒼苔:長滿了深綠色的苔蘚。
  • 結址羅英材:聚集了衆多英才。
  • 精誠貫白日:形容人的忠誠和真誠能夠感動天地。
  • 鐵石爲之開:即使是鐵石心腸也會被感動。
  • 雙黃鵠:成對的黃鵠,鵠是一種大鳥,常用來比喻高遠的志向。
  • 奮起凌蒿萊:振翅高飛,超越平凡。

翻譯

從薊北門出發,眼前是高大雄偉的城牆。衆多車輛如同遊動的龍,華美的車蓋上浮動着紅色的塵埃。寬闊的街道縱橫交錯,中央有一座極高的臺地。昔日繁華的黃金不再見,只有寒冷的雨水和深綠的苔蘚。這裏聚集了衆多英才,他們的忠誠和真誠能夠感動天地,即使是鐵石心腸也會被感動。願我們像成對的黃鵠一樣,振翅高飛,超越平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薊北門的雄偉景象和街道的繁華,通過對比昔日繁華與現今的荒涼,表達了詩人對往昔輝煌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憧憬。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大車如游龍」、「雙黃鵠」等,生動形象地展現了詩人的情感和志向。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英才的讚美和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陳孚

元台州臨海人,字剛中,號勿齋。幼穎悟。世祖時以布衣上《大一統賦》,署爲上蔡書院山長,調翰林國史院編修,攝禮部郎中,隨樑曾使安南,還授翰林待制。遭廷臣嫉忌,出爲建德路總管府治中。歷遷衢州、台州兩路,所至多善政。卒諡文惠。年六十四。天材過人,性任俠不羈,詩文不事雕。有《觀光稿》、《交州稿》和《玉堂稿》。 ► 2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