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性齋左丞馬公三首
晨登繄巫閭,回望燕南垂。
碣石無飛埃,滹沱清漣漪。
天子坐明堂,十二藻火衣。
千官擁雉尾,佩劍光陸離。
南海翥朱鳥,東海翻蒼螭。
銅池亦何有,五色光明芝。
大哉惠澤流,箘蠢亦熙熙。
誰憐向陽者,一寸園中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繄巫閭:古代山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指巫山。
- 燕南垂:指燕國的南部邊界。
- 碣石:山名,位於今河北省昌黎縣。
- 滹沱:河名,流經河北省。
- 藻火衣:指華麗的官服。
- 雉尾:古代官員的冠飾,形似雉雞的尾巴。
- 陸離:形容光彩奪目。
- 翥硃鳥:指硃鳥飛翔。硃鳥,古代傳說中的神鳥。
- 蒼螭:傳說中的神獸,形似龍而無角。
- 銅池:指宮廷中的銅制水池。
- 光明芝:傳說中的仙草,能發光。
- 箘蠢:指小蟲,這裡比喻微不足道的生命。
- 熙熙:形容歡樂祥和的樣子。
- 曏陽者:指曏著陽光生長的植物。
- 園中葵:指園中的葵菜。
繙譯
清晨登上巫山,廻首望曏燕國的南部邊界。碣石山上沒有飛敭的塵埃,滹沱河清澈蕩漾著漣漪。天子坐在明亮的朝堂上,身著十二種顔色的華麗官服。千官圍繞著雉尾冠飾,珮劍閃耀著奪目的光芒。南海上有硃鳥飛翔,東海繙騰著蒼螭。宮廷中的銅池裡有什麽呢?五色光芒的仙草。偉大的恩澤流傳開來,連微不足道的小蟲也感到歡樂祥和。誰會憐憫那些曏著陽光生長的植物呢,比如園中的一寸葵菜。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代朝廷的盛況和自然景觀的壯麗,通過對比天子的威嚴與自然的甯靜,表達了對皇恩浩蕩的贊美。詩中“碣石無飛埃,滹沱清漣漪”等句,以自然景觀的清新來映襯朝廷的莊嚴。末句“誰憐曏陽者,一寸園中葵”則巧妙地以園中葵菜自比,表達了對微小生命的關懷和對皇恩普及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