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張乖崖:即張詠,北宋太宗、真宗兩朝的名臣。
- 自吳入蜀:「吳」大致指今江蘇、浙江一帶;「蜀」指今四川地區,這裏是說在不同地域間往來。
- 歌舞筵中救火忙:可理解爲在熱鬧繁華(歌舞筵代表)之中忙碌地處理各種事務,就像救火般急迫去應對各種狀況。
- 乞得金陵:向朝廷請求到金陵任職;「金陵」,今江蘇南京 。
- 養閒散:過悠閒散漫的生活。
- 鬢邊瘡:鬢角邊上長的瘡。這可能是一種形象說法,暗示歷經的艱難、困擾等,致使身體出現狀況 。
翻譯
在從吳地輾轉到蜀地這樣的往來奔波對我來說已經是平常之事了。在那歌舞昇平、熱鬧歡騰的筵席之中,卻忙忙碌碌地處理各種棘手事務猶如救火一般着急。好不容易向朝廷求得了到金陵去過上悠閒自在的生活,這份閒適啊,也得多多感謝那鬢角邊上長的瘡(所帶來的警醒和促使自己改變的契機 )。
賞析
這首詩表面看似直白,實則蘊含着詩人複雜的人生感慨。開篇「自吳入蜀是尋常」,輕描淡寫地說出頻繁輾轉於不同地區,反映出經歷的豐富與人生的波折。「歌舞筵中救火忙」一句極具畫面感,歌舞昇平的歡樂場景與緊張忙碌如救火般的事務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在熱鬧背後詩人面對的無奈與壓力。「乞得金陵養閒散」傳達出對悠閒生活的嚮往和好不容易達成心願的慶幸。而最後一句「也須多謝鬢邊瘡」看似調侃,其實是用一種婉轉的方式表達生活的磨難促使自己做出改變,懂得放下紛擾追求內心寧靜。整首詩語言質樸但情感深厚,將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人生的思考融入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