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張乖崖

· 陳摶
自吳入蜀是尋常,歌舞筵中救火忙。 乞得金陵養閒散,也須多謝鬢邊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張乖崖:即張詠,北宋太宗、真宗兩朝的名臣。
  • 自吳入蜀:「吳」大致指今江蘇、浙江一帶;「蜀」指今四川地區,這裏是說在不同地域間往來。
  • 歌舞筵中救火忙:可理解爲在熱鬧繁華(歌舞筵代表)之中忙碌地處理各種事務,就像救火般急迫去應對各種狀況。
  • 乞得金陵:向朝廷請求到金陵任職;「金陵」,今江蘇南京 。
  • 養閒散:過悠閒散漫的生活。
  • 鬢邊瘡:鬢角邊上長的瘡。這可能是一種形象說法,暗示歷經的艱難、困擾等,致使身體出現狀況 。

翻譯

在從吳地輾轉到蜀地這樣的往來奔波對我來說已經是平常之事了。在那歌舞昇平、熱鬧歡騰的筵席之中,卻忙忙碌碌地處理各種棘手事務猶如救火一般着急。好不容易向朝廷求得了到金陵去過上悠閒自在的生活,這份閒適啊,也得多多感謝那鬢角邊上長的瘡(所帶來的警醒和促使自己改變的契機 )。

賞析

這首詩表面看似直白,實則蘊含着詩人複雜的人生感慨。開篇「自吳入蜀是尋常」,輕描淡寫地說出頻繁輾轉於不同地區,反映出經歷的豐富與人生的波折。「歌舞筵中救火忙」一句極具畫面感,歌舞昇平的歡樂場景與緊張忙碌如救火般的事務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在熱鬧背後詩人面對的無奈與壓力。「乞得金陵養閒散」傳達出對悠閒生活的嚮往和好不容易達成心願的慶幸。而最後一句「也須多謝鬢邊瘡」看似調侃,其實是用一種婉轉的方式表達生活的磨難促使自己做出改變,懂得放下紛擾追求內心寧靜。整首詩語言質樸但情感深厚,將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人生的思考融入其間。

陳摶

陳摶

宋人。道士。亳州真源人,字圖南,號扶搖子。後唐長興中舉進士不第,遂絕意仕途,隱於武當山九室巖,辟穀服氣。後移居華山雲臺觀。相傳每寢處輒百餘日不起。後周世宗召爲諫議大夫,固辭。宋太宗太平興國中兩至京師,爲帝所重,賜號“希夷先生”。好讀《易》,著《無極圖》及《先天圖》,以爲萬物一體,唯有超絕萬有之“一大理法”存在。其說經周敦頤、邵雍推演,實爲理學發端。有《指玄篇》、《三峯寓言》、《高陽集》、《釣潭集》、《正易心法》等。 ► 19篇诗文

陳摶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