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 棗花金釧約柔荑
棗花金釧約柔荑。昔曾攜。事難期。咫尺玉顏,和淚鎖春閨。恰似小園桃與李,雖同處,不同枝。
玉笙初度顫鸞篦。落花飛。爲誰吹。月冷風高,此恨只天知。任是行人無定處,重相見,是何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棗花金釧(chuàn):一種棗花形狀的金手鐲。 釧:鐲子。
- 約柔荑(tí):環繞在柔美潔白的手上。 柔荑:指女子柔軟潔白的手,出自《詩經·衛風·碩人》「手如柔荑」 。
- 和淚:帶着淚水。
- 春閨:女子的閨房。
- 初度顫鸞篦(bì):剛開始吹奏就使得鸞篦顫動。 鸞篦:一種鸞形的髮飾;也有人認爲這裏指代樂器。
- 月冷風高:形容夜晚月寒風冷。
翻譯
棗花形狀的金手鐲曾戴在她那柔美潔白的手上。往昔我們曾攜手相伴。然而世事難料,如今相聚的事難以如期。她近在咫尺,卻滿臉淚水獨鎖在深閨之中。就好像小園裏的桃樹和李樹,雖然共處一地,卻不在同一根枝條上。 初次吹奏玉笙就使得鸞篦微微顫動,落花在空中飛舞。這美妙的曲子又是爲誰而吹奏?夜裏月冷風寒,心中的這般遺憾痛苦只有老天知曉。哪怕是行蹤不定的遊子,可再次相見,又會是什麼時候呢?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一段無奈而哀傷的情感。上闋通過回憶過去兩人相處的美好,如金釧戴在她手上、曾經攜手相伴,與如今她鎖在閨中的孤獨哀傷形成鮮明對比,用 「小園桃與李,雖同處,不同枝」 形象地表達出兩人近在咫尺卻無法相聚的無奈之情。下闋以玉笙吹奏、落花飛舞的場景烘托氣氛,更增添了幾分傷感。「月冷風高,此恨只天知」直白地抒發了內心無盡的愁緒和遺憾,最後感慨遊子行蹤不定,不知何時才能再相見,將思念與期盼不得的痛苦推向高潮。整首詞情感真摯深沉,語言悽美婉轉,處處瀰漫着一種孤獨、憂傷的氛圍 ,生動地刻畫了主人公對往昔感情的懷念以及對未來相聚的迷茫與渴望。

秦觀
秦觀,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北宋詞人,“蘇門四學士”之一。宋神宗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進士,官至秘書省正,國史院編修官。新黨執政時被排擠,北宋紹聖初年,秦觀被貶爲杭州通判,再貶監處州(浙江麗水)酒稅,又遠徙郴州(湖南郴縣),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還,卒於藤州(今廣西藤縣)。秦觀詞多寫男女愛情和身世感傷,風格輕婉秀麗,受歐陽修、柳永影響,是婉約詞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評爲“文麗而思深”;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遊春,終傷婉弱。”秦觀亦有詩才,但被自己的詞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時代的詩人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的表現更突出,以至於“詩名殊不藉藉”。秦觀與張耒、晁補之、黃庭堅幷稱“蘇門四學士”。
► 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