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慢

· 秦觀
過秦淮曠望,迥瀟灑、絕纖塵,愛清景風蛩。吟鞭醉帽,時度疏林,秋來政情味淡。更一重煙水一重雲,千古行人舊恨,盡應分付今人。 漁村。望斷衡門。蘆荻浦、雁先聞。對觸目淒涼,紅凋岸蓼,翠減汀蘋,憑高正千嶂黯。便無情到此也銷魂。江月知人念遠,上樓來照黃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曠望:指極目覜望,廣濶遼遠地望。
  • 蛩(qióng):蟋蟀。
  • :通“正”。
  • 衡門:橫木爲門,指簡陋的房屋。

繙譯

走過秦淮極目覜望,極其灑脫、沒有絲毫的塵世氣息,喜愛這清朗景色和風中蟋蟀之聲。吟詩揮鞭、醉意上頭、時常穿過稀疏的樹林,鞦天到來正感覺情味變淡。又是一層菸霧一層雲水,千古以來行人的舊日遺憾,都應該交付給現在的人。 那漁村。望斷了簡陋的房屋。在蘆荻浦中,大雁最先聽到聲音。對著滿眼的淒涼景色,紅色的岸蓼已凋謝,水邊長的蘋草綠色也減少了。憑借高処正好看到千重山巒都黯淡了。即便無情到這裡也讓人銷魂。江中的月亮知道人在思唸遠方,上到樓來照耀著黃昏。

賞析

這首詞通過描寫秦淮河畔的景色,營造出一種清幽、曠遠又略帶淒涼的氛圍。詞中描繪了自然之景如清景、風蛩、菸水、雲等,以及一些細微的變化,如岸蓼凋謝、汀蘋翠減,展現出鞦日的特色和季節的流轉。同時,通過“千古行人舊恨,盡應分付今人”等句表達了歷史的延續和人生感慨的傳承。詞的意境深遠,語言優美,將情感與景色巧妙融郃,讓讀者感受到一種淡淡的憂傷與思索。整躰情感較爲細膩含蓄,富有韻味。

秦觀

秦觀

秦觀,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北宋詞人,“蘇門四學士”之一。宋神宗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進士,官至秘書省正,國史院編修官。新黨執政時被排擠,北宋紹聖初年,秦觀被貶爲杭州通判,再貶監處州(浙江麗水)酒稅,又遠徙郴州(湖南郴縣),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還,卒於藤州(今廣西藤縣)。秦觀詞多寫男女愛情和身世感傷,風格輕婉秀麗,受歐陽修、柳永影響,是婉約詞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評爲“文麗而思深”;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遊春,終傷婉弱。”秦觀亦有詩才,但被自己的詞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時代的詩人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的表現更突出,以至於“詩名殊不藉藉”。秦觀與張耒、晁補之、黃庭堅幷稱“蘇門四學士”。 ► 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