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觀

· 秦觀
復殿重樓墮杳冥,故基喬木尚崢嶸。 銀河不改三千尺,鐵馬曾經十萬兵。 華表故應終化鶴,謫仙未解獨騎鯨。 井泉一一兒童舊,白髮衰顏祇自驚。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復殿重樓:重重疊疊的宮殿樓閣。
  • 墮杳冥:墮,往下沉、落;杳冥(yǎo míng),高遠深邃、渺茫幽遠的樣子,這裏形容宮殿樓閣彷彿隱沒在高遠渺茫之處。
  • 故基:舊時的地基。
  • 喬木:高大的樹木。
  • 崢嶸:形容山勢高峻突出,這裏指樹木高大繁盛的樣子 。
  • 銀河:神話傳說中天上的河流,這裏或許用來形容瀑布之類,也增添奇幻色彩 。
  • 鐵馬:披着鐵甲的戰馬,代指戰爭。
  • 華表故應終化鶴:用了丁令威化鶴的典故。傳說漢遼東人丁令威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鄉。華表,古代設在宮殿、城垣或陵墓前作爲標誌與裝飾用的大柱 。
  • 謫仙:指被貶謫到人間的仙人,通常用來比喻才情高超的人,這裏可能是詩人自指或泛指有不凡才情之人 。
  • 騎鯨:出自《文選·揚雄〈羽獵賦〉》,後來常用騎鯨表示隱遁或仙逝 。
  • 井泉:水井和泉水 。
  • :同「只」,僅僅。

翻譯

重重疊疊的殿宇樓閣彷彿墮入那渺茫幽遠之境,舊時的地基和高大繁茂的樹木依舊顯得氣勢不凡。那仿若銀河般壯闊的景象絲毫未改,此地曾經是戰馬嘶鳴、十萬雄兵征戰的地方。華表邊或許真的會有仙人化鶴歸來,而像我這樣有不凡才情之人卻還未參透獨自騎鯨仙逝的妙境。這裏的水井和泉水一一還是兒時的模樣,只是如今我已白髮蒼蒼、容顏衰老,不禁獨自驚愕嘆息時光的匆匆。

賞析

這首詩充滿了對歷史變遷和人生無常的深沉感慨。開篇描繪白鶴觀復殿重樓和故基喬木,營造出一種深邃、滄桑的氛圍,昔日的宏偉與如今的幽深形成鮮明對比,奠定了全詩的基調。「銀河不改三千尺,鐵馬曾經十萬兵」這句將自然的永恆與曾經的戰爭風雲相結合,時空交錯。銀河象徵着恆久不變的自然元素,而鐵馬十萬兵則展現出曾經的金戈鐵馬、戰火紛飛,突出歷史的興衰更替。後兩聯引用神話典故,借丁令威化鶴、騎鯨等傳說,抒發詩人對超脫塵世境界的嚮往和對自身境遇的感慨。最後以不變的井泉對照自己衰老的容顏,強化了時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惆悵之情。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幽遠,用詞精巧,通過對眼前環境的描寫和歷史典故的運用,娓娓訴說着內心對人生、歷史的深刻思考。

秦觀

秦觀

秦觀,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北宋詞人,“蘇門四學士”之一。宋神宗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進士,官至秘書省正,國史院編修官。新黨執政時被排擠,北宋紹聖初年,秦觀被貶爲杭州通判,再貶監處州(浙江麗水)酒稅,又遠徙郴州(湖南郴縣),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還,卒於藤州(今廣西藤縣)。秦觀詞多寫男女愛情和身世感傷,風格輕婉秀麗,受歐陽修、柳永影響,是婉約詞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評爲“文麗而思深”;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遊春,終傷婉弱。”秦觀亦有詩才,但被自己的詞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時代的詩人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的表現更突出,以至於“詩名殊不藉藉”。秦觀與張耒、晁補之、黃庭堅幷稱“蘇門四學士”。 ► 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