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興九首擬韓退之

· 秦觀
坐投林下石,秋聲出疏林。 林間鳥驚棲,豈獨傷客心。 物亦有代謝,此理共古今。 鄰父縮新醅,林下邀同斟。 癡兒踏吳歌,婭奼足訛音。 日落相攜手,涼風快虛襟。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坐投:坐到,投入。:赴、到。
  • 秋聲:秋天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落葉聲等。
  • 驚棲(qī):因受驚而飛起來棲息。
  • 代謝:交替、更迭,這裏指事物的興衰變化 。
  • 鄰父(fǔ):鄰居的老者。父,對老年人的尊稱。
  • 縮新醅(pēi):過濾新釀的酒。縮,濾酒。新醅,新釀的酒。
  • 婭奼(yà chà):形容小兒說話聲音。
  • 訛音:錯誤的讀音,這裏指小孩子唱歌發音不準確 。
  • 虛襟:虛心懷、廣闊的胸懷。

翻譯

我坐到山林下面的石頭上,秋天的聲音從稀疏的樹林中傳來。樹林裏的鳥兒因秋聲受驚飛起棲息,難道這僅僅只是讓我這客居之人傷心嗎?世間萬物都有新舊交替、興衰變化,這個道理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鄰家的老者過濾着新釀的美酒,在樹林裏邀請我一起共飲。小孩子踏着吳地的歌謠節奏玩耍,嘰嘰喳喳發音並不準確。太陽落山後,我們相互拉着手,涼爽的秋風吹過,讓我心境開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秋日山林生活圖,充滿自然質樸之美。開篇「坐投林下石,秋聲出疏林」,質樸又生動地描繪出作者置身山林,傾聽秋聲的閒適場景,奠定了寧靜悠遠的基調。「林間鳥驚棲,豈獨傷客心」由鳥及人,引發對世間萬物變化的感慨。「物亦有代謝,此理共古今」闡述了自然的新陳代謝規律,帶有一定的哲理思索,使詩作的內涵更爲深沉。

詩的後半部分展現人情溫暖,「鄰父縮新醅,林下邀同斟」刻畫了鄰里間淳樸真摯的情誼。「癡兒踏吳歌,婭奼足訛音」極具生活情趣,小孩子的天真活潑躍然紙上。最後的「日落相攜手,涼風快虛襟」,描繪出一幅安逸和諧的畫面,表現作者與鄰人共賞秋風的愜意,在自然與生活中獲得心靈的慰藉,讓整首詩洋溢着超脫塵世的悠然韻味 ,將秋日的景色、人生的感悟以及人間的溫情完美融合在一起。

秦觀

秦觀

秦觀,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屬江蘇)人。北宋詞人,“蘇門四學士”之一。宋神宗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進士,官至秘書省正,國史院編修官。新黨執政時被排擠,北宋紹聖初年,秦觀被貶爲杭州通判,再貶監處州(浙江麗水)酒稅,又遠徙郴州(湖南郴縣),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還,卒於藤州(今廣西藤縣)。秦觀詞多寫男女愛情和身世感傷,風格輕婉秀麗,受歐陽修、柳永影響,是婉約詞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評爲“文麗而思深”;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遊春,終傷婉弱。”秦觀亦有詩才,但被自己的詞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時代的詩人蘇軾、黃庭堅、陳師道的表現更突出,以至於“詩名殊不藉藉”。秦觀與張耒、晁補之、黃庭堅幷稱“蘇門四學士”。 ► 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