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郎子文赴山陽令

· 蘇轍
囊空口衆不堪閒,卻喜平生得細論。 鶴髮進封償舊德,綵衣聽訟勉平反。 楚風剽疾觀新政,浙水蕭條詠舊恩。 記取老人臨別語,茶瓢霜後早相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曹郎子文:曹子文其人,具體生平不詳,「郎」是對男子的尊稱 。「山陽令」:山陽縣的縣令,山陽在今江蘇淮安一帶。
  • 囊空口衆囊(náng):口袋。指錢財匱乏而家中人口衆多。
  • :閒適、悠閒。這裏指生活狀態。
  • 細論:深入細緻地討論。
  • 鶴髮進封鶴髮:白髮,形容年老者。「進封」:封建時代帝王把土地、爵位賞賜給臣子。意爲曹郎的父親因年老而得到朝廷的封賞 。
  • 償舊德:是說這是對其先人的舊日功德的一種報償。
  • 綵衣聽訟:這裏典用老萊子綵衣娛親的典故,「綵衣」在這象徵孝順;聽訟(sòng):指審理訴訟案件。
  • 勉平反:努力做到公正地審理案件,不冤枉無辜。「平反」:把錯誤的案件糾正過來。
  • 楚風剽疾楚風:楚地的風氣習俗;剽(piāo)疾:輕疾、迅猛。這裏形容楚地的風氣。
  • 新政:新的政令。指曹郎到山陽任上即將推行的舉措。
  • 浙水蕭條:這裏「浙水」是虛寫,以浙水的蕭條表達曾經在浙江等地任職時的過往經歷。
  • 舊恩:過去積累的恩情,可能是作者或曹郎過往任職時對百姓等的恩情。
  • 茶瓢霜後:「霜後」點明時間,指秋天霜降之後。「茶瓢」可能暗指日常生活或悠閒時光,這裏寓意在以後的日子裏。
  • 相存:互相問候、探望。

翻譯

口袋空空,家中人口衆多,生活難以閒適安逸,卻欣喜能在此時與你深入談論許多往事。你鶴髮蒼蒼的父親得到朝廷進封,這是對往日功德的報償;你穿着綵衣去審理案件,要努力公正地平反冤案。楚地風氣迅猛,人們正觀望着你推行新政;回憶在浙水一帶任職時的歲月,心中詠歎着曾經積累的恩情。請記住我這位老人臨別時的話語,在霜後的日子裏,早早帶上茶瓢,來相互問候探望。

賞析

這首詩是蘇轍送別曹子文去山陽縣赴任時所作。開篇「囊空口衆不堪閒」一句,直接寫出人生的艱辛狀況,引出下句兩人交談的可貴。「鶴髮進封償舊德」寫曹子文父親受封,意在說明家族榮譽和德行傳承;「綵衣聽訟勉平反」一句,將孝順與公正斷案結合,既表達對曹子文品德的要求,也包含美好祝願。 「楚風剽疾觀新政,浙水蕭條詠舊恩」,「楚風」 「浙水」相對,地域轉換間,新與舊、實與虛結合,既寫出新任職地的期待,又引發對舊日經歷的追思。最後「記取老人臨別語,茶瓢霜後早相存」,以親切家常之語作結,殷切之情躍然紙上,展現出深厚的友情。整首詩情感真摯,既有對生活的感慨,又有對友人赴任的鼓勵、勸誡與牽掛 ,於樸素的語言中見出文人情懷與生活智慧 。

蘇轍

蘇轍

蘇轍,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行於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