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雪二首

· 蘇轍
佳節蕭條陋巷中,雪穿窗戶有顏風。 出迎過客知非病,歸對先師喜屢空。 黍醞盈瓢終寡味,石薪烘竈信奇功。 頗嫌半夜欺毛褐,卻喜年來麥定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陋巷:狹窄的街巷。
  • 黍醞:黍米釀造的酒。
  • 寡味:沒有味道,缺乏滋味。
  • 石薪:石炭,即煤炭。

翻譯

在這寂靜的佳節裏於簡陋的小巷中,雪花穿過窗戶伴有寒風。出去迎接過往的客人知道自己並非患病,歸來面對先師爲常常空寂而欣喜。瓢中裝滿黍米釀造的酒最終也覺得沒什麼味道,用煤炭燒爐竈確實有奇特的功效。很是嫌怨半夜欺凌身上的粗毛衣服,卻爲近年來麥子必定豐收而喜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冬至時節在陋巷中的景象與詩人的心境。詩中既有對環境的描寫,如蕭條的佳節與穿窗的雪和寒風,也有對自身狀態和心情的表達,如迎接過客與面對先師的感受。儘管酒寡味、半夜天寒,但因麥子有望豐收還是帶來了喜悅。整體氛圍寧靜而略帶清寒,體現出一種複雜的內心感受,有對清苦生活的接受,也有對未來豐收的期待。

蘇轍

蘇轍

蘇轍,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行於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