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粗有歸:大致有了安身之所。粗,大致、大略。
- **一軒:一間小屋。軒,有窗戶的長廊或小屋。
- **閱奔馳:看着路上行人車馬往來奔走。閱,觀看。奔馳,指來來往往奔走的車馬行人 。
- **市人不慣:街市上的人對此(作者等人南遷寓居此地)不太習慣。不慣,不常見、不熟悉。
- **頻回首:經常回頭看(作者等人) 。
- **坐客相諳:與同坐的賓客相互熟悉。諳,熟悉。
- **解頤:開顏歡笑。頤,面頰。
- **慚愧:這裏是感激的意思。
- **善知識:佛教語,指有德行並能教給人知識、道德的人,這裏可理解爲對自己有幫助的友人。
- **茅茨:茅草屋。茨(cí),用蘆葦、茅草蓋的屋頂。
- **華嚴:指《華嚴經》,佛教經典。
- **河沙偈:佛經中的偈語像恆河沙一樣多。偈(jì),佛教中唱的詞句。
- **偃仰:仰臥或側臥,形容悠閒隨意的樣子。
- **手自披:親自翻開(書籍)。披,翻開。
翻譯
全家十口人南遷之後,總算大致有了安身之所。我這間小屋臨着道路,可以看到行人車馬在眼前來來往往奔走。街市上的人對我們這樣的外來者不太習慣,常常回頭觀看;而與同坐的熟悉賓客在一起,大家相談甚歡,時常開顏歡笑。我十分感激在這天涯之地那些對我有幫助的友人,他們爲我在城外增添了這小小的茅屋。《華嚴經》裏那像恆河沙一樣多的偈語我還沒有讀過,此刻我悠閒地仰臥或側臥在明亮的窗前,親手翻開經文閱讀。
賞析
這首詩以蘇轍寓居東亭爲背景創作。開篇「十口南遷粗有歸,一軒臨路閱奔馳」點出南遷後有了安身之處,又描繪了居所外的景象,流露經歷奔波後的暫得安穩之感。「市人不慣頻回首,坐客相諳便解頤」 通過市人的好奇和與熟悉賓客相處的歡悅形成對比,豐富了在異地生活的情感體驗。「慚愧天涯善知識,增添城外小茅茨」 對友人的幫助充滿感激,凸顯出在艱難處境中友情的珍貴。最後 「華嚴未讀河沙偈,偃仰明窗手自披」 描述自己在窗前翻閱佛經,平靜中蘊含對精神世界的探尋,全詩語言平實,情感真摯,從生活場景到內心觸動,展現了蘇轍在人生遭際中的心態變化和對生活、精神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