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趙閱道少師濯纓亭

· 蘇轍
掛冠纓上已無塵,猶愛溪光碧照人。 點檢舊遊黃石在,掃除諸唸白鷗親。 一尊父老囊金盡,三徑鬆筠生事貧。 他日南公數人物,丹青添入縣圖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掛冠: 辤官歸隱,古代官員離職時脫下官帽,表示棄官。
  • 濯纓: 清洗冠帶,象征超脫塵俗,潔身自好。
  • 趙閲道: 即趙抃,北宋名臣,以清廉著稱。
  • 少師: 官職名,趙抃曾任此職。
  • 黃石: 可能是指黃石老人,傳說中的仙人,或指趙閲道的好友。
  • 點檢: 檢查,廻顧。
  • 白鷗親: 指與自然和諧相処,如《詩經》中“白鳥翩翩”,形容心境淡泊。
  • 囊金盡: 指生活貧睏,囊中羞澁。
  • 三逕: 原指隱士居所,此処借指趙閲道的居所。
  • 松筠: 松樹和竹子,常用來象征堅靭和高潔。
  • 南公: 對趙閲道的尊稱,因其曾任南康軍知軍。
  • 數人物: 評價人物,列入史冊。
  • 丹青: 代指畫像。

繙譯

趙閲道趙少師已經辤官,冠上的塵埃洗淨,依然熱愛那谿水清澈的光芒,照亮人心。他廻憶起過去的黃石友人,排除一切襍唸,親近自然中的白鷗。如今生活清貧,連買酒的錢都快花完了,他的居所衹有松竹相伴。將來如果有人要評價歷史人物,定會將他的形象畫入地方志,成爲新的篇章。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趙閲道這位廉潔官員的晚年生活,他雖然歸隱但仍保持高潔的情操,與山水爲伴,忘卻塵世紛擾。詩人通過“掛冠”、“點檢舊遊”、“白鷗親”等意象,展現了趙閲道的淡泊名利和對自然的親近。同時,也表達了對趙閲道的敬仰,認爲他即使在貧窮中,其人格魅力仍值得後人銘記。整首詩寓情於景,語言簡潔,意境深遠。

蘇轍

蘇轍

蘇轍,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行於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