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懷古
我行襄陽野,山色向人明。
何以洗懷抱,悠哉漢水清。
遼遼峴山道,千載幾人行。
踏盡山上土,山腰爲之平。
道逢墮淚碣,不覺涕亦零。
借問羊叔子,何異葛孔明。
今人固已遠,誰識前輩情。
朅來萬山下,潭水轉相縈。
水深不見底,中有杜預銘。
潭水竟未涸,後世自知名。
成功本無敵,好譽真儒生。
自從三子亡,草中無豪英。
聊登峴山首,淚與漢流傾。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悠哉:形容悠閒自在、閒適的樣子。這裏表示漢水悠悠流淌,盡顯寧靜。
- 遼遼:形容路途遙遠、開闊。讀音爲(liáo liáo) ,在詩裏描繪峴山道的悠長。
- ****墮淚碣(jié):即墮淚碑,爲紀念西晉名將羊祜(hù)所立。人們因懷念羊祜,見碑落淚 ,所以稱作墮淚碑。
- 涕亦零:涕,眼淚;零,落下。意思是自己也不禁落淚。
- 朅(qiè)來:一來,歸來。這裏引出下文來到萬山下的情節。
翻譯
我行走在襄陽的郊野,那山色明媚,彷彿在向人展示它的美好。用什麼來洗淨內心的情懷呢?唯有那悠悠流淌清澈無比的漢水啊。
那遼遠悠長的峴山道路,在這千年的時光裏,又有幾個人曾走過。人們無數次踏過山上的泥土,山腰竟都被踏平了。
在路上遇到了那墮淚碑,不禁讓我也落下了淚水。想問一問那羊叔子啊,你和那諸葛孔明相比又有什麼不同呢?
如今的人們距離他們已經太過遙遠,又有誰能真正理解前輩們的情懷呢?
來到萬山下,只見潭水曲折回旋。潭水深深望不見底,其中還有杜預的銘刻。
這潭水竟然從未乾涸,它讓後世記住了杜預的名聲。
他們建立的功績本就無可匹敵,愛好聲譽也確是儒生的本色。
自從羊祜、諸葛亮、杜預這三位賢才離世後,世間彷彿再沒有傑出的英豪了。
我暫且登上峴山的山頭,眼淚止不住地流,如同漢江之水傾涌而下。
賞析
這首詩是蘇洵遊覽襄陽古蹟後的懷古詩作。開篇描繪襄陽郊野的山色和漢水,以清新自然之景奠定情感基調,展現出襄陽風光的美好,同時暗示詩人借景抒懷的意趣。對峴山道路的描寫以及墮淚碑的出現,引出詩人對歷史人物羊祜的追思,引發對歷史時空和個人感慨的思考。借對比羊祜與諸葛亮,詩人表達對賢才的敬仰,並嘆息後人難以理解前輩情懷。萬山下對杜預銘刻和潭水的描述,進一步深化對歷史功績和聲名長存的思考。詩中反覆強調三位賢才的功績無可匹敵,暗示後人難以企及,也藉此抒發所處時代缺少英豪的感慨。末尾詩人登上峴山落淚,情感達到高潮,將自己對歷史變遷、賢才難再得的複雜情感融入無盡江水之中,全詩情景交融,借懷古展現詩人對人生、歷史深沉的思考與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