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疎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囘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拼音

譯文

殘月髙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聲斷人群開始安靜了。誰能見幽居人獨自往來,彷彿那縹緲的孤雁身影。 它突然驚起又回首匆匆,心裏有恨卻無人能懂。它揀遍了寒冷的樹枝不肯栖息,卻躲到寂寞的沙洲甘願受苦。

注釋

卜算子:詞牌名。相傳是借用唐代詩人駱觀光的綽號。駱觀光寫詩好用數字取名,人稱「卜算子」。北宋時盛行此曲。明末淸初·萬紅友《詞律》引毛氏云:「駱義烏詩,用數名,人謂爲『卜算子』,故牌名取之。」又云:「按山谷詞『似扶著賣卜算』,蓋取義以今賣卜算命之人也。又因秦湛詞有:『極目煙中百尺樓』之句,故《圖譜》删『卜算子』而名『百尺樓』;然『卜算子』之名,得知較早也。」。元髙拭詞注「仙呂調」。蘇東坡詞有「缺月掛疎桐」句,名《缺月掛疎桐》。秦處度詞有「極目煙中百尺樓」句,名《百尺樓》。僧皎詞有「目斷楚天遙」句,名《楚天遙》。無名氏詞有「蹙破眉峰碧」句,名《眉峰碧》。雙調,四十四字,上下闋各兩仄韻。兩結亦可酌增襯字,化五言句爲六言句,於第三字豆。宋教坊複演爲慢曲,《樂章集》入「歇指調」,八十九字,前闋四仄韻,後闋五仄韻。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明呉訥鈔本、《蘇長公二妙集》本、《東坡外集》均無詞題,調名下徑引黃魯直跋,文字與傅注詞末附録者稍異,作「黃魯直跋云:『東坡道人在黃州時作。語意髙妙,似非喫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巻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又《蘇長公二妙集》本、茅維《蘇集》本於黃跋後接引《耆舊續聞》云:「趙右史家有顧禧景蕃《補註東坡長短句》眞蹟,……云:『余頃於鄭公實處,見東坡親蹟書《卜算子》斷句云「寂寞沙洲冷」,今本作「楓落呉江冷」,詞意全不相屬也。』又毛本調名下注云:「惠州有溫都監女,頗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聞坡至,甚喜,毎夜聞坡諷詠,則徘徊窗下。坡覺而推窗,則其女逾墻而去。坡從而物色之,曰:『吾當呼王郎,與之子爲姻。』未幾而坡過海。女遂卒,葬於沙灘側。坡回惠,爲賦此詞。」劉尚榮按:「毛本此注本宋王勉夫撰《野客叢書·巻二十四·東坡〈卜算子〉》。朱彊邨曾在《彊邨叢書》本《東坡樂府·凡例》中指出:『毛本標題,依託謬妄,並違詞中本旨。』其説甚是。毛本妄擬本事,不可取。」 定慧院:龍楡生箋:「《東坡詩集》作『定惠院』。查注:『《名勝志》:「定惠院在黃岡縣東南。」』」 誰見:傅子立注:「一作『時見』,一作『唯有』。」劉尚榮按:「明呉訥鈔本、《蘇長公二妙集》本、茅維《蘇集》本作『時見』,今未見何本蘇詞作『唯有』。」 幽人:龍楡生箋引《周易·履卦》:「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孤鴻:龍楡生箋引唐·張曲江《感遇》詩:「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 「揀盡寒枝不肯棲」句:龍楡生箋:「《滹南遺老集·詩話》:『東坡鴈詞「揀盡寒枝不肯棲」,以其不棲木,故云爾。蓋激詭之致,詞人正貴其如此,而或者以爲語病,是尚可與言哉?近日張吉甫復以「鴻漸於木」爲辨,而怪昔人之寡聞,此益可笑。《易·象》之言,不可援引爲證也。其實鴈何嘗棲木哉?』」 「寂寞沙洲冷」句:傅子立注:「一作『楓落呉江冷』。唐崔信明美文章,鄭世翼亦自負,二人相遇江中,鄭謂崔曰:『聞公有「楓落呉江冷」,願見其餘。』崔出之,鄭覽未終,曰:『所見不逮所聞!』投諸水,引舟而去。」劉尚榮按引《唐才子傳·巻一·崔信明傳》:「信明,靑州人。少英敏,及長,強記,美文章。髙孝基語人曰:『崔生才冠一時,但恨位不到耳。』隋大業中,爲堯城令。竇建德僭號,信明弟仕賊,勸信明降節,當得美官。不肯従,遂逾城去,隱太行山中。唐貞觀六年,詔卽家拜興勢丞,遷秦川令,卒。信明恃才蹇亢,嘗自矜其文。時有揚州錄事參軍滎陽鄭世翼,亦驁倨忤物,遇信明於江中,謂曰:『聞君有「楓落呉江冷」之句,仍願見其餘。』信明欣然多出舊制。鄭覽未終,曰:『所見不逮所聞!』投巻於水中,引舟而去。今其詩傳者數篇而已。」龍楡生箋引《新唐書·巻二百零一·〈文藝列傳·崔信明傳〉》:「崔信明,靑州益都人。髙祖光伯,仕後魏爲七兵尚書。信明之生,五月五日日方中,有異雀鳴集庭樹,太史令史良爲占曰:『五月爲火,火主《離》,《離》爲文,日中,文之盛也,雀五色而鳴,此兒將以文顯。然雀類微,位殆不髙邪。』及長,強記,美文章。鄕人髙孝基嘗語人曰:『崔生才富,爲一時冠,但恨位不到耳。』隋大業中,爲堯城令。竇建德僭號,而信明族弟敬素者,爲賊鴻臚卿,自謂得意,語信明曰:『夏王英武,有舉天下心,士女繈負而至不可數。兄不以此時立功立事,豈所謂見幾不俟終日乎?』答曰:『昔申胥海隅釣師,能固其節。爾欲吾屈身賊中求斗筲邪?』遂逾城去,隱太行山。貞觀六年,有詔卽家拜興勢丞。遷秦川令,卒。信明蹇亢,以門望自負,嘗矜其文,謂過李百藥,議者不許。揚州録事參軍鄭世翼者,亦驁倨,數恌輕忤物,遇信明江中,謂曰:『聞公有「楓落呉江冷」,願見其餘。』信明欣然多出衆篇,世翼覽未終,曰:『所見不逮所聞!』投諸水,引舟去。」又元延祐本、明呉訥鈔本、《蘇長公二妙集》本、茅維《蘇集》本均作「楓落呉江冷」。劉尚榮按:「《耆舊續聞·巻二》:『趙右史家有顧禧景蕃《補註東坡長短句》眞蹟,……云:「余頃於鄭公實處,見東坡親蹟書《卜算子》斷句云『寂寞沙洲冷』,今本作『楓落呉江冷』,詞意全不相屬也。」』」 尾注:傅子立注:「黃魯直跋云:『東坡道人在黃州時作。語意髙妙,似非喫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巻書,筆下無一點俗氣,孰能至此!黃庭堅題。』」

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黃岡市東南,又作定惠院,東坡另有《遊定慧院記》一文。由上可知這首詞是東坡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東坡因所謂的「烏臺詩案」,被貶爲黃州團練副使。 此詞上闋寫鴻見人,下闋寫人見鴻,藉月夜孤鴻這一形象託物寓懷,表達了詞人孤髙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全詞藉物比興,寫景興懷,託物詠人,物我交融,含蘊深廣,風格清奇,爲詞中名篇。 黃山谷評:「語意髙妙,似非喫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

賞析

東坡被貶黃州後,雖然自己的生活都有問題,但他是樂觀曠達的,能率領全家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渡過生活難關。但內心深處的幽獨與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的。在這首詞中,作者藉月夜孤鴻這一形象託物寓懷,表達了孤髙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上闋寫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見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營造了一箇夜深人靜、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圍,爲「幽人」、「孤鴻」的出場作鋪墊。「漏」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漏斷」即指深夜。在漏壺水盡,更深人靜的時候,東坡步出庭院,擡頭望月,這是一箇非常孤寂的夜晚。月兒似乎也知趣,從稀疏的桐樹間透出清暉,像是挂在枝椏間。這兩句出筆不凡,渲染出一種孤髙出生的境界。接下來的兩句,「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周圍是那麽寧靜幽寂,在萬物入夢的此刻,沒有誰像自己這樣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就像是一隻孤單飛過天穹的凄清的大雁。先是點出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隨即輕靈飛動地由「幽人」而孤鴻,使這兩箇意象産生對應和契合,讓人聯想到:「幽人」那孤髙的心境,正像縹緲若仙的孤鴻之影。這兩句,旣是實寫,又通過人、鳥形象的對應、嫁接,極富象徵意味和詩意之美地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物我同一,互爲補充,使孤獨的形象更具體感人。 下闋,更是把鴻與人同寫,「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這是直寫自己孤寂的心境。人孤獨的時候,總會四顧,回頭的尋覓,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獨,「有恨無人省」,沒有誰能理解自己孤獨的心。世無知音,孤苦難耐,情何以堪?「揀盡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寫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在寒枝間飛來飛去,揀盡寒枝不肯栖息,衹好落宿於寂寞荒冷的沙洲,度過這樣寒冷的夜晚。這裏,詞人以象徵手法,匠心獨運地通過鴻的孤獨縹緲,驚起回頭、懷抱幽恨和選求宿處,表達了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髙潔自許、不願隨波逐流的心境。作者與孤鴻惺惺相惜,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孤鴻的心理活動,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對象化,顯示了髙超的藝術技巧。 這首詞的境界髙妙,前人謂「似非喫煙火食人語」。這種髙曠灑脫、絶去塵俗的境界,得益於髙妙的藝術技巧。作者「以性靈詠物語」,取神題外,意中設境,託物寓人;對孤鴻和月夜環境背景的描寫中,選景敍事均簡約凝練,空靈飛動,含蓄蘊藉,生動傳神,具有髙度的典型性。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蔔算子:詞牌名,源於唐代駱賓王的《蔔算子·我住長江頭》。
  • 黃州:今湖北省黃岡市,囌軾因烏台詩案被貶至此処。
  • 定慧院寓居作:在定慧院居住時所作。
  • 缺月:不完整的月亮。
  • 疏桐:稀疏的梧桐樹。
  • 漏斷:古代計時器漏壺水滴完,表示夜深。
  • 幽人:指孤獨的人,這裡指囌軾自己。
  • 縹緲:形容身影輕盈、若有若無。
  • 孤鴻:孤獨的大雁。
  • :明白,理解。
  • 揀盡:挑選遍了。
  • :鳥兒停息在樹枝上。
  • 沙洲:水邊的沙灘或小島。
  • 寂寞:孤單,寂靜。

繙譯

一輪殘月掛在稀疏的梧桐枝頭,夜已深,滴漏聲停止,四周一片甯靜。衹有那個孤獨的人獨自在深夜裡徘徊,他的身影就像一衹孤鴻,飄忽不定。 突然,他被什麽驚動,廻頭望去,滿心的愁緒無人能懂。他在寒冷的樹枝間挑選,卻始終不願棲息,衹畱下寂寞的沙洲和他那份冷冽的孤獨。

賞析

這首詞是囌軾被貶黃州時所作,通過描繪月夜的孤寂景象,表達了詞人內心的孤苦與無奈。"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以景入情,月色如水,疏桐搖曳,營造出一種淒清的氛圍。"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詞人以“幽人”自比,形象地刻畫出自己孤獨的身影,猶如孤鴻在夜空中飛翔。"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則是詞人內心世界的寫照,他不願隨波逐流,甯願忍受寂寞和寒冷,堅守自我。整首詞情感深沉,寓言性強,展現了囌軾麪對睏境時的堅靭與孤獨。

蘇軾

蘇軾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蘇老泉長子,蘇潁濱兄。與父、弟合稱「三蘇」,故又稱「大蘇」。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廳事。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聞鼓院,尋試館職,除直史館。治平三年,父卒,護喪歸蜀。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書祠部,權開封府推官。熙寧四年(1070年),上書論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豐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詩托諷,逮赴台獄,史稱「烏台詩案」。獄罷,貶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元豐四年(1081年),移汝州團練副使。元豐八年(1085年)春,得請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尋召除起居捨人。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遷中書舍人,改翰林學士兼侍讀。元祐四年(1089年),以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會大旱,飢疾並作,東坡請免上供米,又減價糶常平米,存活甚眾。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東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東西三十里修長堤,民德之。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學士承旨,尋因讒出知潁州,徙揚州。後以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出知定州。紹聖元年(1094年),貶惠州。紹聖四年(1097年),再貶儋州。累貶瓊州別駕,居昌化。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還,提舉玉局觀,復朝奉郎。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四(按:東坡生於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時已入1037年)。宋孝宗時謚文忠。東坡於文學藝術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清新暢達,與歐陽文忠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為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山谷並稱「蘇黃」;作詞開豪放一派,變詞體綺靡之風,下啓南宋,與辛稼軒並稱「蘇辛」;工書,擅行、楷,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山谷、米元章、蔡君謨並稱宋四家;畫學文與可,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有《東坡集》四十卷、《東坡後集》二十卷、《和陶詩》四卷、《東坡七集》、《東坡志林》、《東坡樂府》、《仇池筆記》《論語說》等。《全宋詩》東坡詩,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乾隆刊馮踵息《蘇文忠詩合注》為底本。校以宋刊半葉十行本《東坡集》《東坡後集》(殘,簡稱集甲)、宋刊半葉十二行本《東坡集》《東坡後集》(殘,簡稱集乙,集甲、集乙合稱集本)、宋眉山刊《蘇文忠公文集》(殘,簡稱集丙)、宋黃州刊《東坡先生後集》(殘,簡稱集丁),宋刊《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簡稱集戊)、宋刊《集注東坡先生詩前集》(殘,簡稱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顧景繁《注東坡先生詩》(殘,簡稱施甲)、宋景定補刊施、顧《注東坡先生詩》(殘,簡稱施乙,施甲、施乙合稱施本)、宋黃善夫家塾刊《王狀元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簡稱類甲)、宋泉州刊《王狀元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殘,簡稱類乙)、元務本書堂刊《增刊校正王狀元集注分類東坡先生詩》(簡稱類丙,類甲、類乙、類丙,合稱類本)、明成化刊《東坡七集》(簡稱七集)、明萬曆刊《重編東坡先生外集》(簡稱外集)、清查初白《補注東坡編年詩》(簡稱查注)、清馮踵息《蘇文忠詩合注》(簡稱合注)。參校資料一為金石碑帖和著錄金石詩文的專著的有關部分;一為清人、近人的蘇詩校勘批語,其中有何義門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蘇詩》(簡稱何校),盧檠齋、紀曉嵐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別簡稱盧校、紀校),章茗簃所校繆藝術風覆明成化《東坡七集》(簡稱章校)。卷四八所收詩篇除《重編東坡先生外集》外,還分別採自《春渚紀聞》、《侯鯖錄》等書,亦據所採各書及有關資料進行校勘。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四九卷。生平見《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蘇軾傳》。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