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寓堂後月季再生與遠同賦

· 蘇轍
客背有芳叢,開花不遺月。 何人縱尋斧,害意肯留櫱。 偶乘秋雨滋,冒土見微茁。 猗猗抽條穎,頗欲傲寒冽。 勢窮雖雲病,根大未容拔。 我行天涯遠,幸此城南茇。 小堂劣容臥,幽閣粗可躡。 中無一尋空,外有四鄰市。 窺牆數柚實,隔屋看椰葉。 蔥茜獨茲苗,憫憫待其活。 及春見開敷,三嗅何忍折。
拼音

所属合集

#月季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客背有芳叢:客人住處後有一片芬芳的花叢。
  • 開花不遺月:無論月亮盈虧,花朵都會開放。
  • 縱尋斧:任意揮動斧頭。
  • 害意肯留櫱:有意破壞卻願意留下嫩芽。
  • 偶乘秋雨滋:偶爾趁着秋雨的滋潤。
  • 冒土見微茁:從泥土中微微露出新芽。
  • 猗猗抽條穎:枝條茂盛,葉子尖尖的樣子。
  • 傲寒冽:表現出頑強的抗寒能力。
  • 勢窮雖雲病:儘管生長受限,但不算病態。
  • 根大未容拔:根系龐大,難以拔除。
  • :臨時居住。
  • :簡陋。
  • 粗可躡:勉強可以踏足。
  • 一尋空:一丈空地。
  • 四鄰市:四周都是鄰居的房子。
  • 窺牆數柚實:隔着牆能看到幾棵柚子樹結滿了果實。
  • 隔屋看椰葉:隔着屋子可以看到遠處的椰子樹。
  • 蔥茜:青翠繁茂。
  • 憫憫:憐憫、期待。
  • 開敷:盛開。
  • 三嗅:多次聞香。

翻譯

在客居之處後院,有一片常開不敗的月季花叢,不論何時月兒升起,它都會綻放。有人隨意砍伐,但似乎又心存善意,留下了新生的嫩芽。偶爾在秋雨的滋潤下,它們頑強地冒出地面,枝條挺立,葉子尖尖,彷彿要對抗嚴寒。儘管生長空間有限,但根深蒂固,無法輕易拔除。我漂泊遠方,慶幸能在這個城南暫住。我的小堂雖然簡陋,勉強可以容身,而幽靜的小閣則適合偶爾漫步。庭院裏沒有空曠之地,四周都是鄰家的房屋。透過牆頭可見幾棵柚子樹掛滿果實,隔着屋檐能看到遠處的椰子樹葉。只有這株月季苗青翠獨秀,我滿懷期待它能存活下來。等到春天花開滿枝,我怎忍心去折斷它的芬芳?

賞析

這首詩以月季花的生長爲線索,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感慨和對生命的珍愛。月季的頑強生命力象徵着詩人堅韌不拔的精神,即使在艱難的環境中也能自我恢復,展現出積極向上的態度。同時,詩人寓言般地表達了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以及對美好事物的守護。通過描繪鄰里間的和諧景象,體現了詩人對平淡生活的滿足和對人間煙火的熱愛。最後,詩人流露出對花開的喜悅和對花落的不捨,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世界。

蘇轍

蘇轍

蘇轍,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行於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