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堂

· 蘇轍
吾廬雖不華,粗有南北堂。 通廊開十窗,爽氣來四方。 風長日氣遠,六月有餘涼。 兒女避不居,留此奉爺孃。 爺孃發如絲,不耐寒暑傷。 單衣蕉葛輕,軟飯菘芥香。 無客恣臥起,有客羅壺觴。 今年得風痹,摩膏沃椒湯。 念終舍此去,故山松柏蒼。 此地亦何爲,歲時但烝嘗。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1. 吾廬:我的房子。(lú):房屋。
  2. 粗有:大致有。
  3. 通廊:貫通的走廊。
  4. 爽氣:清爽之氣。
  5. 無客恣臥起:沒有客人的時候,可以隨意地睡覺、起牀。(zì):隨意,放縱。
  6. 羅壺觴:擺出酒具。(luó):羅列,擺出;壺觴(hú shāng):酒器,借指酒。
  7. 風痹:中醫學病症名,指人體因風邪入侵而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
  8. 摩膏沃椒湯:用膏藥按摩,用椒湯熱敷。(mó):按摩;(gāo):膏藥;(wò):澆淋,這裏指熱敷;椒湯:用花椒煮的熱水。
  9. 故山:故鄉的山,指代故鄉。
  10. 烝嘗:泛指祭祀。烝(zhēng)嘗:冬祭叫烝,秋祭叫嘗 。

翻譯

我的房子雖然不夠華麗,但大致有南北兩座廳堂。 貫通的走廊上開了十扇窗戶,清爽的氣息從四方涌來。 風悠悠地吹,日光明朗遼遠,即便到了六月也覺格外清涼。 兒女們都避開不去住,特意把這地方留給爹娘。 爹娘的頭髮已如絲線般花白,受不了嚴寒酷暑的損傷。 穿着輕薄如蕉葛的單衣,吃着軟嫩還帶着菘芥香氣的飯食。 沒有客人時能隨意躺臥起身,有客人來到便擺上美酒佳餚。 今年爹患了風痹之症,只能用膏藥按摩,拿椒湯熱敷。 我常想最終還是會捨棄這裏離去,故鄉的松柏依舊鬱郁蒼蒼。 這地方又能怎樣呢,每年不過是例行祭祀罷了 。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家中北堂的環境及其生活場景,情感真摯質樸。開篇點明家中雖房舍不華麗,但有南北堂,通過描寫通廊窗戶和爽氣,展現北堂清爽宜人;接着描述兒女將北堂留給爺娘居住,表現出兒女的孝心;然後刻畫爺娘日常的生活細節,單衣、軟飯等體現對老人生活的關懷。提及父親患病,凸顯對父親身體狀況的憂慮。末尾表達對未來歸宿的思考及對北堂功能的感慨。整首詩圍繞家庭的溫暖、親情的維繫展開,反映出作者對生活的細微感知和對家人深沉的愛,平淡質樸中蘊藏着深厚的情感內涵,讓人感受到濃濃的家庭氛圍和對生命與親情的珍視 。

蘇轍

蘇轍

蘇轍,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行於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