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風
大水蔑洲浦,牽挽無復施。
我舟恃長風,風止將安爲。
塌然委積水,坐被弱纜維。
市井隔峯嶺,食盡行將飢。
長嘯呼風伯,厄窮豈不知。
蓬蓬起東南,旗尾西北馳。
所望乃大謬,開門訊舟師。
舟師掉頭笑,沿溯要有時。
溯者不少息,沿者長嗟諮。
飄風不終日,急雨常相隨。
雨止風亦止,條條弄清漪。
我言未見信,君行自見之。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蔑(miè):淹沒。
- 洲浦:水中的陸地和水濱。
- 牽挽:拉船前進。
- 塌然:倒下的樣子,這裏指船隻失去動力後頹然的狀態。
- 委:棄、置,這裏指船停在。
- 弱纜:細的纜繩。
- 維:系、栓。
- 風伯:古代神話中的司風之神。
- 蓬蓬:形容風聲。
- 沿溯:順流而下叫「沿」,逆流而上叫「溯」 。
- 飄風:暴風。
翻譯
滔滔大水淹沒了洲浦,拉船的辦法再也無法施行。我乘坐的船全靠着大風助力,如今風停了可該怎麼辦纔好。船兒頹然地停在積水中,只是靠着細細的纜繩維繫着。集市遠隔着峯嶺,食物快吃完了眼看就要陷入飢餓。我大聲呼喊風伯,您難道不知道我正處於困境嗎。東南方向呼呼地颳起了風,船旗的尾部向西北方向飄動。可期盼的與實際情況相差甚遠,我打開門詢問船師。船師轉過頭笑着說,順流逆流都要講求時機。逆流而上的船片刻不敢停歇,順流而下的船常常發出嘆息。狂風不會刮一整天,急雨常常與之相隨。雨停了風也停了,水面平靜,條條波光閃耀出漣漪。我的話您可能還不信,您繼續前行自己便會明白。
賞析
這首詩詳細描述了詩人行舟途中因風被阻隔的經歷和心境。開篇描繪大水淹沒洲浦,拉船無用,風停後船無所依的困境,奠定了焦慮無奈的基調。詩人向風伯呼喊,渴望助力,卻未能如願,刻畫了其在困境中的急切與無助。通過與船師的對話,體現出船師面對自然規律的從容與通達。詩中用「飄風不終日,急雨常相隨」等語句,細緻地描繪了自然界風雨的變化,以景襯情。整首詩既展現出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又傳達出一種對順應自然的思考,語言質樸,卻蘊含深刻的心境與人生感悟 。

蘇轍
蘇轍,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其詩力圖追步蘇軾,風格淳樸無華,文采少遜。蘇轍亦善書,其書法瀟灑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行於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