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 · 家妓榮奴既出有感
朱門深掩,擺盪春風,無情鎮欲輕飛。斷腸如雪,撩亂去點人衣。朝來半和細雨,向誰家、東館西池。算未肯、似桃含紅蕊,留待郎歸。
還記章臺往事,別後縱青青,依舊時垂。灞岸行人多少,竟折柔枝。而今恨啼露葉,鎮香街、拋擲因誰。又爭可、妒郎誇春草,步步相隨。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家妓:豪門貴族家中所蓄養的歌妓。
- 晁補之:(cháo bǔ zhī)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
- 朱門:紅漆大門。舊時借指豪富人家。
- 擺盪:搖擺晃動。
- 鎮:總是。
- 撩亂:紛亂。
- 章臺:漢時長安城有章臺街,多妓館。
- 灞岸:灞水岸邊。
翻譯
深深掩蔽的硃紅大門,在春風中搖擺晃動,毫無情意總是想要輕易飛去。令人斷腸如同雪花,紛亂地飄去點染人的衣裳。早晨來臨時伴隨着點點細雨,向着誰家的東館西池飄落。算來不肯像桃花含有紅色花蕊,留着等待郎君歸來。 還記得在章臺的往昔之事,分別後縱然還是青青之色,依舊時常低垂。在灞水岸邊過往的行人有多少,竟然都去折那柔軟的枝條。而如今只恨在帶着露水的樹葉上啼叫,在繁華的街道上,被拋棄是因爲誰。又怎麼能,忌妒郎君誇讚春草,能一步一步緊緊相隨。
賞析
這首詞以家妓榮奴離去爲背景,抒發了詞人心中的悵惘與哀愁。詞的上闋通過對春風、飛花等景物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惆悵失落的氛圍。下闋回憶過去與榮奴相關的往事,如章臺的經歷,以及類似灞岸折柳的情節,表達了對榮奴的思念與牽掛。最後以「恨啼露葉」「拋擲因誰」等表述,深刻地體現出那份無奈與哀怨,以及對失去的遺憾。全詞情感細膩,通過具體的意象和情景交融,生動地傳達出詞人內心複雜的情感世界。

晁補之
晁補之,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鉅野(今屬山東鉅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爲“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並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819篇诗文
晁補之的其他作品
- 《 驀山溪 · 其四和王定國朝散憶廣陵 》 —— [ 宋 ] 晁補之
- 《 飲酒二十首同蘇翰林先生次韻追和陶淵明 》 —— [ 宋 ] 晁補之
- 《 西歸七首次韻和泗州十五叔父 》 —— [ 宋 ] 晁補之
- 《 送李知章下第歸河北 》 —— [ 宋 ] 晁補之
- 《 再用治橋韻奉送毅夫按部將行 》 —— [ 宋 ] 晁補之
- 《 秦國夫人挽辭三首 其一 》 —— [ 宋 ] 晁補之
- 《 好事近 》 —— [ 宋 ] 晁補之
- 《 禮部移竹次韻李員外文叔 》 —— [ 宋 ] 晁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