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銜杯

· 晏殊
柳條花纇惱青春。更那堪、飛絮紛紛。一曲細絲清脆、倚朱脣。斟綠酒、掩紅巾。 追往事,惜芳辰。暫時間、留住行雲。端的自家心下、眼中人。到處裏、覺尖新。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花纇(lèi):花蕾。
  • 更那堪:更怎經得起。
  • 細絲:這裏指音樂,如絲竹之聲。
  • 端的:的確,實在。
  • 尖新:新穎,新奇。

翻譯

嫩柳條與初放的花蕾,本應是青春美好的象徵,卻無端惹人心煩意亂,更何況還有那紛紛揚揚飄飛的柳絮。女子輕啓朱脣,唱出一曲清脆悅耳如絲竹般的歌聲。她手持綠酒,輕輕掩着紅巾。 回憶往日的種種情事,惋惜那美好的時光。多麼希望能夠暫時留住她,就像留住天邊那一抹飄動的雲彩。我心裏實在是覺得,眼前的這個意中人,不管在何處,都讓人感覺是那樣新穎獨特,充滿魅力。

賞析

這首詞描繪出一幅富有情韻的場景 。上闋描繪了惱人的春日景象,如柳條、花纇和飛絮,爲下文抒情渲染氛圍,隨後引入美妙女子的歌聲和儀態,展現出優雅的生活場景。下闋重點寫詞人的情感,追思往事,珍惜與佳人共度的美好時光,表達出希望留住佳人的細膩情感,強調佳人在其心中的獨特地位。全詞通過細緻的描寫和抒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詞人對某女子深深的眷戀之意和欣賞之情,語言雅緻,情感真摯,既有對青春時光和美好事物的珍惜,又有對心上人的獨特情愫,營造出一種幽微纏綿的意境 。

晏殊

晏殊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南昌進賢)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生於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爲祕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爲“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 3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