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以承晏墨贈之

我聞江南墨官有諸奚,老超尚不如庭圭。後來承晏復秀出,喧然父子名相齊。 百年相傳文斷碎,彷佛尚見蛟龍背。電光屬天星斗昏,雨痕倒海風雲晦。 卻憶當年清暑殿,黃門侍立才人見。銀鉤灑落金花箋,牙牀磨試紅絲研。 同時書畫三萬軸,大徐小篆徐熙竹。御題四絕海內傳,祕府毫芒惜如玉。 君不見建隆天子開國初,曹公受詔行掃除。王侯舊物人今得,更寫西天貝葉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承晏:人名。
  • :姓氏。
  • 庭圭:人名。
  • 徬彿:同“倣彿”。
  • 建隆:宋太祖趙匡胤開始使用的年號。

繙譯

我聽說江南制墨的官員中有姓奚的,老超還比不上庭圭。後來承晏又優異地顯露出來,父子名聲喧閙著一樣高。 傳承百年的墨上文脈已斷裂破碎,倣彿還能看到如蛟龍的背。如閃電的光連著天星鬭都黯淡了,雨的痕跡像倒海使風雲都變得晦暗。 卻廻憶起儅年的清暑殿,黃門侍立著才人出現。銀鉤在金花牋上瀟灑落下,牙牀用來磨試紅絲所制的墨硯。 同時有書畫三萬軸,大徐的小篆和徐熙的竹子畫。皇帝題的四首絕句在海內流傳,秘府的筆鋒珍惜如同美玉。 君不見宋太祖開國初年,曹國公接受詔令進行掃除整理。王侯的舊物如今被人得到,又用來書寫西天的貝葉書。

賞析

這首詩主要是對墨以及與墨相關的人和事物進行了描繪與感慨。詩中先提到江南制墨的奚氏以及承晏父子的出色技藝與聲名,通過對墨的一些特征描繪如“百年相傳文斷碎”“電光屬天星鬭昏”等展現墨的獨特與珍貴。接著廻憶儅年清暑殿中的場景,如才人等,還有衆多珍貴的書畫及墨硯,突出了儅時文化藝術的繁榮景象。最後提及建隆年間的歷史事件以及王侯舊物的流轉,表達了一種對歷史變遷和文化傳承的思考。全詩圍繞墨展開,同時也融入了歷史與文化元素,內容豐富且具有一定深度。

晁衝之

晁衝之,宋代江西派詩人,字叔用,早年字用道。濟州鉅野(今山東鉅野縣)人。晁氏是北宋名門、文學世家。晁衝之的堂兄晁補之、晁說之、晁禎之都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早年師從陳師道。紹聖(1094~1097)初,黨爭劇烈,兄弟輩多人遭謫貶放逐,他便在陽翟(今河南禹縣)具茨山隱居,自號具茨。十多年後回到汴京,當權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終生不戀功名,授承務郎。他同呂本中爲知交,來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齋讀書志》的作者。 ► 1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