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臺上憶吹簫 · 其一自金鄉之濟至羊山迎次膺

千里相思,況無百里,何妨暮往朝還。又正是、梅初淡佇,禽未綿蠻。陌上相逢緩轡,風細細、雲日斑斑。新晴好,得意未妨,行盡青山。 應攜後房小妓,來爲我,盈盈對舞花間。便拼了、鬆醪翠滿,蜜炬紅殘。誰信輕鞍射虎,清世裏、曾有人閒。都休說,簾外夜久春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金鄉:今山東金鄉縣。
  • :濟州,治所在鉅野(今屬山東)。
  • 羊山:在山東金鄉縣西北六十里。
  • 次膺:人名,作者好友。
  • 淡佇(zhù):淡雅挺立。
  • 綿蠻:鳥叫聲。
  • 鬆醪(láo):用鬆膏釀製的酒。
  • 輕鞍射虎:指孫權射虎之事。

翻譯

相隔千里的相思,況且不到百里的距離,何妨礙早晚往返。又正是梅花剛開始淡雅挺立的時候,鳥禽還沒發出綿蠻的叫聲。在田間小路上相逢慢慢緩行,微風細細,雲日色彩斑斕。新晴的天氣很好,得意也不妨礙行走完青山。 應該帶着後房的小歌女,來爲我,在花叢間輕盈地對舞。就算是捨棄了滿滿的鬆醪美酒,燒殘的紅蠟燭。誰會相信在清平之世裏,曾有人這麼悠閒。都不要說了,簾外夜深還有春寒。

賞析

這首詞上片描繪了與友人相逢的美好情境,如初見梅花、聽聞鳥語、緩轡而行等,烘托出輕鬆愉悅的氛圍。下片則主要表達了一種浪漫悠閒的生活態度,帶着小妓花間對舞,盡情享受,通過「便拼了」等詞句展現其豪放灑脫。最後以「簾外夜久春寒」收束,既有對環境的描寫,又隱隱透露出一絲淡淡的惆悵。詞中通過各種景物描寫和情感表達,展現出作者對友人重逢的欣喜和對生活的獨特感悟。

晁補之

晁補之

晁補之,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鉅野(今屬山東鉅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爲“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並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