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吳待制帥襄陽二首 其一

· 尤袤
方持紫橐侍西清,忽領雄藩向暑行。 誰謂風流貴公子,甘爲辛苦一書生。 詞源筆下三千牘,武庫胸中十萬兵。 從此君王寬北顧,山南東道得長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紫橐(tuó)**:紫色的書袋,唐、宋官員多以之盛放章表文奏,常作爲高官顯宦的服飾特徵,此處代指高官。
  • 西清:皇宮中清閒之地,借指帝王的宮廷。
  • 雄藩:軍事重鎮。
  • 詞源:文詞的源泉,形容思路敏捷,言辭豐富。
  • 三千牘:形容文章很多。牘,古時書寫用的木片。
  • 武庫:本指貯藏兵器的倉庫,這裏用來比喻人學識淵博,胸藏韜略。
  • 十萬兵:形容人胸有韜略、智謀非凡 。
  • 北顧:指對北方邊境的擔憂。
  • 山南東道:唐方鎮名,治所在襄陽。
  • 長城:比喻可以倚重、賴以防守的人。

翻譯

你剛剛還身佩紫橐侍從在皇宮的清閒之地,卻忽然在暑天帶領着軍事重鎮出征遠行。誰說你這個瀟灑的貴家子弟,甘願以書生之軀去承受辛苦。你的筆下才華橫溢,文思涌現如同滔滔不絕之水,寫出的文章堆積如山;而你胸膛之中,又裝滿了韜略,就像藏着雄兵十萬。從此以後,君王對北方邊境可以少些擔憂了,因爲山南東道有了你這樣可依靠的堅固長城。

賞析

這首送別詩飽含對友人的讚揚和期許。開篇通過「方持紫橐侍西清」和「忽領雄藩向暑行」,以地點與環境的急劇變化,突出友人吳待制任職的轉變,從宮廷侍從到統領軍事重鎮,體現任務之倉促與艱鉅。頷聯「誰謂風流貴公子,甘爲辛苦一書生」用對比,打破對貴公子的慣有印象,展現友人不顧辛勞、勇挑重擔的高尚精神。頸聯以「詞源筆下三千牘,武庫胸中十萬兵」極贊其才華和智謀,對仗工整且氣勢不凡,表明他既能揮毫成文,又具軍事韜略。尾聯「從此君王寬北顧,山南東道得長城」則表達出對友人鎮守襄陽能保一方安寧的信心和期望,將他比作「長城」,形象地突出其重要作用 。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大氣,情感真摯,既有對友人能力的肯定,又有對國家局勢安穩的美好祝願。

尤袤

尤袤

宋常州無錫人,字延之,號遂初居士。高宗紹興十八年進士。歷泰興令、祕書丞兼國史院編修、著作郎、給事中、禮部尚書。立朝敢言,守法不阿。工詩文,與楊萬里、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大家”。取孫綽《遂初賦》意,作“遂初堂”於九龍山下,藏書三萬餘卷。作《遂初堂書目》,爲我國最早版本目錄著作之一。卒諡文簡。有《遂初小稿》、《內外製》,皆亡佚。清尤侗輯有《樑溪遺稿》。 ► 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