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十六韻

艷絕百花慚,花中合面南。 賦詩情莫倦,中酒病先甘。 國色渾無對,天香亦不堪。 遮須施錦障,戴好上瑶簪。 苞拆深擎露,枝拖翠出藍。 半傾留粉蝶,微亞摘宜男。 鄰妓臨粧妬,胡蜂得蕊貪。 忽翻晴吹動,濃睡晚烟含。 話別年經一,相逢月又三。 遣吾撏白髮,爲爾換新衫。 池館邀賓看,衙庭放吏參。 仙娥喧道院,魔女逼禪庵。 亂折窠難惜,分題韻更探。 歌歡殊未厭,零落痛曾諳。 穀雨供湯沐,黄鸝助笑談。 顔生如見此,未免也醺酣。
拼音

所属合集

#牡丹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豔絕百花慚:牡丹的豔麗讓百花都感到羞愧。 豔絕:豔麗到極致。
  • 花中合面南:在花中應該面向南方(古時面南爲尊位,表示牡丹在花中的尊崇地位)。 :應該。
  • 賦詩情莫倦:爲牡丹寫詩的興致永遠不會疲倦。 :創作。
  • 中(zhòng)酒病先甘:即使因醉酒生病也覺得甘甜。 中酒:醉酒。
  • 國色渾無對:牡丹的美麗獨一無二,沒有能與之匹敵的。 國色:原指一國中最美的女子,這裏指牡丹的美色。 :全、皆。
  • 天香亦不堪:其他花香與之相比也無法承受(無法相比之意) 。 天香:指特異的香氣,這裏形容牡丹香氣獨特。
  • 遮須施錦障:需要設置華麗的錦緞屏障來圍護它。 :設置。 錦障: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做成的屏障。
  • 戴好上瑤簪:它佩戴起來宛如插上美麗的玉簪 。 瑤簪:玉簪,形容牡丹形態優美如佩戴瑤簪。
  • 苞拆深擎露:花骨朵初放深深地託着露珠。 苞拆:花苞開放。 :託、舉。
  • 枝拖翠出藍:枝葉翠綠得彷彿勝過了靛藍。 :下垂。 出藍:超過藍草的顏色,形容顏色極翠。
  • 半傾留粉蝶:微微傾斜的姿態吸引了粉蝶停留。
  • 微亞摘宜男:輕輕低垂的樣子適宜採摘(宜男草,古人認爲孕婦佩宜男草則生男)。 :低垂。
  • 鄰妓臨妝妒:鄰家歌妓對着妝容看到牡丹都心生嫉妒。
  • 胡蜂得蕊貪:胡蜂貪戀牡丹花的花蕊。
  • 忽翻晴吹動:忽然在晴天的微風中翻動搖擺。
  • 濃睡晚煙含:如同在傍晚的煙靄中酣睡。 濃睡:沉睡。
  • 話別年經一:與牡丹分別已經過去一年。 話別:分別。 年經一: 經過一年。
  • 相逢月又三:再次相逢又過去三個月。
  • 遣吾撏(xián)白髮:引得我拔下白髮。 :拔。
  • 爲爾換新衫:爲看牡丹換上新衣衫。
  • 池館邀賓看:在池館邀請賓客一起觀賞牡丹。
  • 衙庭放吏參:在官府衙門讓屬吏一起參與觀賞(放吏參:讓吏員參與,這裏是一同觀賞牡丹之意) 。
  • 仙娥喧道院:美麗的女子在道觀中爲牡丹喧鬧。 仙娥:美女。
  • 魔女逼禪庵:好像連佛門之地(禪庵)也被這喜愛牡丹的熱情逼近(有喜愛牡丹之情無處不在的意思)。
  • 亂折窠難惜:有人隨意攀折牡丹叢也不覺得可惜(這裏是寫人們對牡丹喜愛至極,甚至不顧惜攀折) 。 窠(kē):花叢。
  • 分題韻更探:分題寫詩探尋更美妙的韻味(一種詩會活動,給定題目等進行作詩比賽)。 分題:詩人聚會時,分探題目而賦詩。 :詩韻。
  • 歌歡殊未厭:唱歌歡樂還絲毫沒有滿足。
  • 零落痛曾諳:可是深知牡丹凋零時的痛苦。 諳(ān):熟悉。
  • 穀雨供湯沐:穀雨時節正好爲牡丹的滋養提供充足水汽(穀雨是牡丹生長的適宜時節)。 :提供。 湯沐:沐浴。
  • 黃鸝助笑談:黃鸝鳥的叫聲好像在助力歡樂的談論氛圍。
  • 顏生如見此:如果顏生(孔子弟子顏回,以賢德著稱)見到這牡丹。 顏生:顏回。
  • 未免也醺酣:恐怕也會沉醉其中。 醺酣:沉醉。

翻譯

牡丹豔麗至極,讓百花自慚形穢,在花中它應當位居至尊之位。人們爲它寫詩的興致永遠不會疲倦,即便因賞牡丹飲酒喝醉生病也覺得心甘情願。牡丹的美麗天下無雙,其獨特的香氣也無可比擬。要用華麗的錦障呵護它,看它盛開就似美女佩戴着瑤簪般美麗。牡丹初放時,花骨朵託着露珠,枝葉翠綠得賽過藍草。微微傾斜的姿態引得粉蝶停留,輕輕低垂的模樣恰似宜男草適合採摘。鄰家歌妓對着妝容,看到牡丹也會心生嫉妒;胡蜂更是貪戀它的花蕊。晴天裏微風吹過,牡丹花朵輕輕搖擺,傍晚時分便像在煙靄中酣睡。去年與它話別,如今再次相逢又已過三個月。看到牡丹讓我不自覺拔下了白髮,爲了賞它特意換上新衣衫。在池館之中邀請賓客一同觀賞,在官府衙門也讓屬吏一起來看。美女們在道觀裏爲了牡丹而喧鬧,就連佛門清淨之地也被人們對牡丹的喜愛感染。有人隨意攀折牡丹花叢也不覺得可惜,大家分題作詩探尋美妙詩韻。歡歌笑語絲毫不覺得滿足,但又深知牡丹凋零時的痛苦。穀雨時節爲牡丹提供滋養,黃鸝啼鳴爲歡樂的談論增添氛圍。要是顏回見到這牡丹,恐怕也會沉醉不已。

賞析

這首《牡丹十六韻》是王禹偁讚美牡丹的詩作。詩中開篇便盛讚牡丹的豔麗絕世無雙,在花中地位尊崇。隨後從多個角度細膩描繪牡丹的姿態神韻,如「苞拆深擎露,枝拖翠出藍」形象呈現出牡丹初放時的情態與枝葉的翠色。詩人還通過描寫鄰妓、胡蜂等對牡丹的反應,側面烘托出牡丹的魅力。

詩中融入了詩人豐富的情感與生活場景。寫自己與牡丹重逢時的情緒變化,如爲賞牡丹換新衫、拔白髮,體現出對牡丹深切的喜愛,而且透過人們賞牡丹時的各種活動,像邀賓看、分題賦詩等,展現出人們對牡丹的狂熱喜愛和癡迷程度。同時「歌歡殊未厭,零落痛曾諳」又流露出對牡丹花期短暫、終會凋零的嘆惜之情。整體上,詩篇語言優美、描寫細緻,以牡丹爲媒介,展現出絢麗的生活畫面與複雜的情感世界,表達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欣賞與珍惜。

王禹偁

王禹偁

宋濟州鉅野(今山東省菏澤市鉅野縣)人,字元之。出身淸寒,世代務農。從小發憤求學,五歳能詩。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西元九八三年)進士,授成武縣主簿,嘗於《吾志》詩抒志云:「吾生非不辰,吾志復不卑,致君望堯舜,學業根孔姬。」雍熙元年(西元九八四年),遷知長洲縣。端拱元年(西元九八八年)召入京應中書試,擢右拾遺、直史館,旋以《端拱箴》諫皇宮之奢。次年遷知制誥。淳化二年(西元九九一年),爲徐騎省辨誣,貶商州(今陝西商縣)團練副使。淳化五年(西元九九三年),再知制誥。至道元年(西元九九五年)兼翰林學士、知審官院兼通進銀臺封駁司,坐謗訕罷知滁州,未幾改揚州。宋眞宗卽位,上疎言加強邊防、減冗兵冗吏、嚴格選舉、沙汰僧尼、謹防小人得勢等五事。復知制誥。咸平元年(西元九九八年)預修《太祖實録》,以直筆犯諱,降知黄州(今湖北黃岡),故世稱「王黃州」。謫黃州時,以駢散相間之《黃州新建小竹樓記》抒達觀曠逸之胸懷。咸平四年(西元一〇〇三年)移知蘄州,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爲人剛直,在官以敢言直諫稱,嘗誓言要「兼磨斷佞劍,擬樹直言旗」。王黃州爲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工詩文,詩風樸素,散文平易,多反映社會現實。主詩學杜少陵、白樂天,文學韓昌黎、柳子厚。歐陽文忠甚慕王黃州,在滁州時瞻仰其畫像,又作《書王元之畫像側》。蘇東坡撰《王元之畫像贊並序》稱以「以雄風直道獨立當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有《小畜集》三十巻、《小畜外集》二十巻(今殘存巻六至巻十三等八巻)、《五代史闕文》。《宋史·巻二百九十三·王禹偁傳》。 ► 673篇诗文